第61章 悔不当初(第2/3页)

景阳侯心中大恸,拨转了马头。

*

锦鱼并不知道这番变故。

她此时正在宏福寺,被小和尚领着,一路往里走,直到了一座禅院,门口挂着乌木对联,她也没细看写了什么,抬头见有一匾,上写“鹿野”二字。相传佛陀成道后第一次讲道便是在鹿野苑。想来这里也是寺里极要紧的禅院。

那小和尚大约见她在看匾,便道:“这是我们主持的禅院,说卫五娘子来了,先请到这处来见他,再领卫五娘子去歇息。”

锦鱼不由有些意外。跟着进去,就见正院三间,都是青砖瓦顶,十分整齐,却并无雕饰彩漆,十分朴素。

便把丫头们留在院中,与江凌两个跟着小和尚进了门,就见一个老僧身着黄色袈裟,面色微紫,白须飘飘坐在八仙桌旁,正是寻禅法师。见他们来了,寻禅法师起身合什为礼。锦鱼与江凌也赶紧行礼,寒暄毕,入了座,小和尚奉上茶来。

寻禅法师才道:“上次见了女施主的三花五叶寂静之花,至今难忘。今年特意请女施主来,本意是想再结佛缘。不想这插花大会的说法一经传出,竟是应者云集。佛渡有缘人,老僧也不好推拒。”

锦鱼忙道这个自然。心里却想,难怪刚才上山时,见到来的人比去年多十倍。

老和尚又道:“今年这插花大会,仍用你们去年的法子,选出个状元来。只不知道女施主是想当主持还是想亲自下场?”

锦鱼愣了片刻,主持不该是老和尚吗?她当什么主持?

江凌在旁问道:“不知道都有些什么人参加?我娘子未必压得住阵角?”

锦鱼这才明白过来,忙摆手道:“我名不见经传的,也没跟什么名师学过。不过是自己喜爱,胡乱玩耍而已。大师相邀已经是愧不敢当,自然是要下场请教前辈先进们了。”

老和尚笑道:“女施主何必自谦?不过既如此,便仍由老纳主持罢。老纳在此预祝女施主夺魁。”

锦鱼与江凌辞别老和尚,出了禅房,锦鱼拉了拉江凌的衣袖,笑道:“大师也不知道怎么想的。不过我若真去主持这样的大会,你会不会怪我太爱抛头露面?”

江凌捉住她的手,两掌一合,有些讶异,急道:“怎么会?你想去?若是,咱们回去跟大师说就是。万万别因为我……”

锦鱼见状,忙摇摇头,笑道:“人怕出名猪怕壮。我如今在京里名气也不算小了,成天都有贴子来请,我一个人又没有分身术,若是主持了这插花会,还了得?我还想留点时间来种花儿呢。你给我的兰花种子,苗长得不错,可到现在还没开花。还有牡丹,这季节正是长根的时候,我得多花些工夫照料国色天香园,还得照顾我娘。”

说起来,便真是忙不完的事。

转眼瞧见豆绿手里拎着一只小南瓜大小的白陶罐子,不由一拍脑门,笑对江凌道:“还真得回去跟大师说两句。”便放开江凌,伸手接过那白陶罐子,转身返回。

老和尚见她回来,不由纳罕,还当她改了主意。

锦鱼忙道:“这是我自己熬的秋梨膏,送给大师尝尝。念经累了,拿热水调一碗喝,倒还润嗓养肺。”

老和尚笑着伸手接过,谢了,交给身边小和尚叫收好。

锦鱼便跟江凌复又退出,由小和尚引着到了一处清静禅院歇息,用过斋饭。

才有人来通知,道:“前头快要开始了,主持请娘子前去金刚殿。”

*

锦鱼与江凌到洗墨池时,就见沿着那花生形的池子,一丛丛硕大的金边玉簪花儿中间,一茎茎的白色玉簪开得正盛,风轻轻吹过,像有无数地白衣小仙女在金边碧玉盘子上袅袅起舞。

只是池边设了至少三四十桌,每桌三五人。

中间白石拱桥上还设了伞盖,下头也坐了七八个人。

再加上各家的下人们,真是衣香鬓影,花团锦簇,热闹非凡。

镜面般发亮的池面上,倒映着天上的灰淡的云彩,像泼了一盆盆浓浓淡淡的水墨在那里,稍微冲淡了些与佛寺不相称的繁华。

引路的小和尚便引了他们到池边一处桌上,笑道:“江三爷请入座。”

锦鱼看清桌上已经坐着的三人,不由大为开心。

竟是钟家兄妹与王青云。

钟哲头戴八宝紫金冠,身穿银杏黄织金彩晕锦圆领大袍,腰缠白玉带,一身富贵逼人,起身与江凌寒暄。

钟微眯着狭长的眼睛笑盈盈地站起来,上前拉住锦鱼的手,上下打量了几番,道:“听说你已经接了江家的中馈,我还当你没工夫再弄这些个风花雪月。接到你的信,我真是替你高兴。如今自己做主,又有夫君相伴,出门反容易了。”

王青云也上前打了招呼,道:“可不是,上回腊八施粥邀你,你都出不了门。今年你可一定要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