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章 背后升官(第2/3页)

这里是主路,分叉极多,锦鱼怕她激动之下做出什么自伤的事来,也顾不得许多,拔腿追了上去。

王青山也追在后头,直叫姐姐。

三人沿着林间小路,一阵乱跑。

锦鱼腿脚结实,跑得极快,完全可以追上王青云,但她只不远不近地跟在后头。

王青山本来已经追过了锦鱼,却突然回头看了她一眼,也慢了下来,与她并肩。

两人也不说话,就这样默默跟着。

王青云乱跑了一阵,总算停在了一棵挺直的白杨树边,扶住树干。

锦鱼远远地就站住了,只见她肩头耸动,风里有隐隐的哭声。

王青山站在锦鱼身边,长长地叹了一口气。

锦鱼侧目,见他眼角有水光闪动。

“我母亲走的时候,我才六岁,姐姐还不到八岁。我还记得,母亲出殡那天,我们两个一身缟素跪在母亲灵前,她哭着发誓,定会叫我好好长大,成才立业。从那以后,她便没日没夜地里里外外都操心,就怕自己管不好内宅,父亲会急着娶个继母回来……叫我吃亏。”

王青山的声音很低哑,带着哽咽。

锦鱼听了眼圈忍不住发热。

王尚书现在这位填房夫人嫁进王家没几年,年岁也没比王青云大多少。自然是再也欺负不了他们姐弟的。

她突然就理解了王青山为什么要打钟哲那一拳。

哪有一个孩子见母亲被人羞辱,不想拼尽全力替母亲出气的呢?

也突然间想明白了。

钟微那么好,王青山为什么从来没考虑过她。他先想到的是姐姐的幸福。

钟哲,根本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。

千不该,万不该,就算不喜欢王青云,也不该当着这许多人的面,羞辱人家,活该挨那一顿打。

*

王青山护着王青云回到家。

王青云径直回了自己的小院,命人关上了院门。王青山嘱咐丫头们仔细看着她,自己在门口站了好一会,觉得身上发寒才往自己的院子走去,走了不远,他想起一事,便问家里的婆子王尚书回没回家。

得知王尚书在外书房,他便朝外书房去。

王尚书本正躺在摇椅上,手里端着把紫砂壶,闭着眼喝茶捉摸事情,听得下人说儿子求见,不由有几分意外。

他这个儿子只跟他姐姐亲,尤其是他娶了继室之后,很少主动来找他,忙叫请进。

就见儿子带着些寒气进了门,浅紫锦袍,墨玉腰带,外面罩着件白狐狸里带风毛黑底飞金披风。

真真是青山玉树之资,卫阶潘安之貌,越看越满意,像他。

王青山进屋由下人伺候着脱了披风,坐到王尚书对面的太师椅上。

下人们自来上茶添果子不提。

王尚书语气慈爱,问他哪里去了。

王青山便提了要办题跋大会之事。

王尚书心里虽有些不满他不务正业,可也不想儿子难得来一趟,把气氛搞僵了,再说他也正好有事想跟儿子提,只是一直不知道怎么开口。

当下按下心中不满,又闲聊了几句,才听王青山道:“父亲,不知江凌此人在户部表现如何?”

王尚书停下摇椅,想了想道:“做事稳重,与人为善,又肯下功夫。进来不过一年多,竟对各项律令倒背如流,好些个积年的老吏竟是都不如他。”

王青山这才嘴角一勾,道:“此人确是个可用之才。”

王尚书惊讶得放下了手中紫砂壶。

他这个儿子是要样貌有样貌,要才华有才华,只是跟他姐姐一样,太过出色,对寻常之人,都有些瞧不上。也一向清高自傲,最瞧不上这种靠关系升迁之事。

今日竟特地来找他,就为了替江凌说项?

“他托你的?”

王青山摇头,道:“是我想与他结交。以前人人都说他是绣花枕头,草包玉郎,我也信以为真。如今看来,这些人实在是有眼无珠。”

王尚书想了想,又问:“何以见得?”

王青山笑道:“前日我去宏福寺插花,末了他夫人上台,不过稍显出几分不自在。他竟就不顾世人耻笑,上台挡在了他夫人之前。今日亦是,将他夫人护得极好。”

王尚书想了想,问:“人情莫爱于子。其子且忍之,何有于君?”

王青山点了点头。

王尚书老怀大慰。儿子不但有才,还会识人,前途不可限量啊。

刚才他说的那句话,是齐相管仲临终给齐桓公的遗言。

厨师易牙烹饪技艺高超无比,甚得齐桓公喜爱。

一日齐桓公说自己尝遍天下美味,只是没吃过人肉,十分遗憾。不久,易牙就杀了自己四岁的儿子,做成肉糜献给齐桓公。

齐桓公不但不觉得此举毫无人性,反认为易牙忠心,从此十分宠信。

管仲临终,齐桓公去看他,想请教他何人可为继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