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章 太可怕了(第3/4页)

胡氏笑得满面红光,接过那碗炒鳝,嗔道:“母亲!你这是夸我呢,怎么又忍不住夸上三弟媳妇了?!还说你不偏心!”

众人皆哄堂大笑,一家子和乐融融。

锦鱼慢慢地喝了一口浓浓的热粥,香糯软滑,直暖到心里去。

她喜欢江凌,也喜欢江家。

正小口小口地喝着粥,宜姐儿跑了过来,小嘴瘪瘪的,拉着她的衣袖哀求道:“三婶明日还去施粥么?带我去好不好?”

锦鱼不由意外,却觉得这是件好事。只是江凌今天回来的路上已经说了,叫她这些日子都不要再出门了。反正那里的事情已经理顺。她也不想去添乱,便同意了。

可也不想扫了宜姐儿的兴头,正捉摸怎么哄她,就听胡氏笑骂道:“都说我性子急,我看你好的不学,坏的学。也学了个急性儿。你三婶今儿也累坏了,明日定是去不了的。咱家那老马车,也经不住。”

宜姐儿挨了骂,便垮了小脸,小嘴撅得老高。

锦鱼忙拉了她的小手,笑道:“你还小呢。我倒有件事,想请你帮个忙。你若愿意,不如试试。”

宜姐儿双眼顿时亮晶晶的,脸上露出欢喜,点点头。

锦鱼笑道:“今日我见着不少跟你年纪差不多的小姑娘,身上也没厚实的衣裳穿。你有那旧的不穿的棉衣裳,整理了出来,回头我叫人送去给她们穿,你看可好?”

宜姐儿小脸发光,兴奋地嚷道:“不光我的,还有家里弟弟妹妹的。我都去找了来。”

“我的我的!”贤哥儿迈着小短腿飞奔过来,硬挤在宜姐儿跟前。

顾二嫂子听了,便在一旁道:“我那里也有些旧衣裳,要不要改一改给你送来?”

锦鱼忙道:“不用改,没厚衣裳的婶子媳妇们也不少的。”

一时江家众人纷纷接话,都说回去就让自己院子里整理一番,有厚实不穿的衣裳就都捐出去。

最后还是江凌插了话,说起灾情,大家才打住话头。

纷纷打听起灾情来。

听说今年雪灾格外严重,都纷纷感叹。

锦鱼想起钟哲教她多准备些粮食,忙把这话跟江家众人说了。

江大爷便道:“他是个闻一知百的。若是南方粮食运不过来,怕是连京城都要闹饥荒。我看明日我倒要去庄子上寻一寻,叫把咱们家的存粮都保护好了。若有饥民作乱,庄子上最是危险。”

锦鱼便对胡氏道:“大嫂子,咱们家饮食上,怕也要紧一紧。我看明日我便打发人把地窖清理一遍,我再拨给您二百两银子,咱们家得多买些药材食品备着。”

胡氏虽觉得有些小题大做,不过叫她多买些东西,她倒是乐意的,便点头应下。

*

而此时的敬国公府也在吃腊八宴。

宴会场不用说气派堂皇,四周悬着梅粉色轻纱帷幕,地上金砖如境,画梁朱柱间放着一张张丈圆的大桌子。上面俱辅陈着暗红桌布,俱以金麒麟坠角。所用器具描金画银,在周围数不清的臂粗红烛照射下,闪闪发光。

最上首一张大桌上,坐的自然是敬国公夫妻,柳镇坐在敬国公夫人下首,敬国公的三个兄弟和他们的夫人则依次坐在敬国公的下首。

柳镇是唯一的嫡子,也是长子。但是敬国公还有几房小妾,生了三女二子。

这五个孩子没有资格上首桌,与其他三房的孩子们混坐在下首的席面上。

这些孩子年纪都比柳镇小,自然都没成亲。

锦心是长房嫡支唯一的新媳妇,也是整个敬国公府上唯一的媳妇儿。

这一大家子人,无论老少全都坐在桌旁,只有锦心低眉垂眼站在敬国公夫人身后,端茶递箸,十分殷勤乖巧。

敬国公二弟的夫人姓蔡,娘家是建安伯府,当初也是百般筹谋想把娘家的一个侄女儿嫁给柳镇。

可敬国公夫人嫌她家门第不高,又嫌那女孩子性子太木讷。

蔡夫人对于锦心的事自然知道得不少。因听得和离的风声,不由又动了心思。不想见她又回来了,还依然一副稳稳的乖巧媳妇模样,不由有些瞧不顺眼。

她喝了两口粥,掏了绢子抹抹嘴角,笑道:“咱们家皇恩浩荡,宫里赐下的腊八粥人人有份。只是咱们是年年有的,也不稀罕,可镇儿媳妇头一年嫁到咱们家,也别尽叫她立规矩了,总该叫她坐下尝一口粥才是!”

敬国公夫人冷着脸道:“她们景阳侯府虽比不得咱们家深受皇恩,一口粥还是有的。哪里就饿死了她?新媳妇不立规矩,难不成以后坏了规矩再亡羊补牢?以后你有了媳妇自然就懂了。”

蔡夫人笑得嘴都成了个大黑洞,道:“大嫂说得有理。我这不是瞧她极乖巧孝顺的,便心疼她么!也羡慕大嫂,有媳妇伺候。我还不知要等到哪一年呢!唉,倒忘了规矩,该打该打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