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 记在心里(第2/4页)

说到锦芬怀孕,没说周家惦记钱的事。她爹给锦芬的钱,家里人并不知晓。

老太太倒是早知道锦芬怀孕的事。锦芬叫人来送过信。刘氏准备了一些礼品送过去了。

锦心那里,锦鱼想了想,只说是如今性子和软了许多,也没人特意为难,过得尚还如意。

老太太听她把姐姐们都照顾得很好,极高兴,指着她道:“谁能想到,如今你倒成了个顶梁柱。这姐姐妹妹们,以后多要靠着你呢。”

锦鱼莞尔:“若是我在京里,能帮的自然是要帮的。”

这话一出,锦柔却突然高声问道:“五姐姐这是什么意思?你不在京里还能在哪里?”

锦鱼顿了顿,没说话。

一时堂里气氛有些安静。

锦鱼本等着江凌替她回答,可是等了一会儿,见江凌没说话,忙有些讶然地转头看向江凌。

江凌一脸无辜,正看她。

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了片刻,锦鱼突然明白过来。

上次是她发酒疯,又哭又闹,跟江凌说好,她的事,江凌得先跟她商议过,不能自作主张。

不知道江凌是不是因为这个才没主动相助。他倒是说改就改,把她的话都记在心里。

她嘴角微翘,伸手过去推了江凌一把。

江凌这才笑道:“我还年轻,于仕途上考量,若是一直在京里呆着,未免眼界狭窄。想着过了年,谋个外放。”

此言一出,景阳侯先就愕然道:“若是为了仕途考量,你如今的位置,虽是品阶不高,可是能随时上达天听,随侍左右,不知多少人羡慕。我前日还听皇上说要给你升上一升。你怎可自毁前途?”

“这外放一走,便是至少三年才能回京呢。我这把老骨头,还不知道有没有那个命等你们这么久!”老太太也反对,说着竟是抹开了眼泪。

锦鱼不由有些后悔自己大意了。

今天本来想的是先跟景阳侯私下说。劝服了她爹,再去劝服老太太。

她一时话赶话,透出影儿来,倒叫锦柔抓了个正着。

她不擅编故事,本想让江凌帮着搪塞过去,不想江凌竟然直言以告。难道江凌有别的打算?当着众人也不好问。

她只得起身走到老太太身边劝道:“您老人家是有大福气的人,要长命百岁的呢,这不吉利的话可不好多说。”

又给江凌递眼色,想叫他转转话题。

江凌看她一眼,微微点头,自若道:“这事倒要跟岳父请教,不如移步望燕楼?”

景阳侯点点头。

锦鱼自然也想跟着去,可看了一眼秦氏跟宁哥儿,便没出声。她还是留下来看着他们比较好。

待江凌跟景阳侯先走了,老太太便让秦氏抱了宁哥儿和她一起回期颐和园堂去。说要好好看看宁哥儿。

众人这才散了。

老太太叫花妈妈搀扶着,跟她娘一路走一路说着话。

锦鱼跟在后头,不想刚出门,身后就传来一声冷笑。

她转过头,就见锦柔不知何时走到了她身边,与她眼神一对,阴阳怪气道:“姐姐可真是有福气。狐假虎威的,如今走到哪里都有人捧着。什么时候也帮帮我这个做妹妹的吧!”

有福气是真的。

可是锦鱼不想听什么狐假虎威的话。

就算是狐假虎威,也是她跟江凌愿打愿挨,跟别人有什么关系。

锦柔现在的尴尬处境完全是她自找的。

当初不听她的劝,后来有了机会,又自视过高。

她可不欠锦柔什么。

不过她想了想,嘴角微勾道:“六妹妹,你想叫我帮你什么呢?”

锦柔顿时红了脸。

她是未嫁的女儿,要守孝三年。

这时谈婚事,怎么也是不妥的。

最可气的是三年内,她还不方便出门。

岂不闷也闷坏了,因道:“我想求姐姐帮我跟大嫂子说一声,今年腊八允许我去宏福寺施粥。”

锦鱼听了倒有些意外她居然想着这事。

今年宏福寺仍是在观音菩萨成道日前九月初十办了插花大会。

寻禅老和尚早早给她送了帖子。

她因出孝不久,便推了,只叫人送了五百两银子过去。

听说最后是王青山拔了头筹。

如今十月底,确实差不多也该为腊八粥做准备了。

往年都是王青云牵头。

今年王青云嫁进了东宫,不可能为这事出宫,如往年那般亲力亲为。

钟微的亲事也定在来年三月。现在正拘在家里准备嫁妆,也不方便出门。

只有她是个有空又方便的,倒该去问问王青云。

她想了想道:“你可有给大嫂子说过?她怎么说?”

“咱们家乱糟糟的。六姑娘要参加,只管拿了银子给我,我打发人替你送去。守着孝呢,出什么门!”刘氏走在她们后头,直接答道,语气颇为不耐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