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一通百通(第3/4页)

又抬了桌椅酒水等物布置长亭。

不过片刻工夫,已经妥当。

这才司礼叫众人接驾。

锦鱼正要跪下,江凌抢先了一步,将自己的前襟后摆往地上放平,让锦鱼跪在他身后襟上,省得脏了衣裳。

锦鱼便在他身后跪下,心里却有些郁闷。

当年出京的打算真是英明。

这么多年,除了逢年过节跪拜祖先,她从未让自己的膝盖受过苦。

不想才进京,就得往这土路上跪。

硬棒棒的,痛得很。

就听鼓乐响起,太子与太子妃前后下了马车,往长亭里走。

她忍不住微微侧脸看去,这个角度,看不清王青云的脸,只是看身形,倒与之前并无二致,手里还牵着个孩子。

她不由更加惊喜意外。

今天还能看见王青云的儿子?华照?

华照六岁,比西西大一岁,听说长得不像太子,倒像王青云。都说外甥像舅,多半是王青山那种模样,必是漂亮得很。

她正东想西想,却听得司礼太监已经叫了起。

可她好像还没见到诚亲王下车进入长亭啊?

难不成一会儿,还得再跪一回?

可也只得起身。

这时诚亲王下了马车,走向长亭。

他身边也有太监,只是没像太子那般摆出半副仪仗来,只有十来个随从,算是轻骑从简。

他进了长亭,便先向太子与太子妃见礼。随即太子便吩咐他坐下了。

诚亲王进长亭,从头到尾,司礼太监都没有叫人行跪礼迎接。

锦鱼不由暗暗皱了皱眉头。

诚亲王还是比太子心计深沉多了。

太子礼贤下士,亲自出城来迎接敬国公一家,本是件笼络人心的好事。

可是现在却摆出这样大的架子,连敬国公夫妻也要跪见。

倒让人觉得是在故意显摆自己的太子之位份,压制诚亲王。

而诚亲王也是堂堂亲王,实权在握。

他出城,只带了轻骑随从,并没摆仪仗,才真正显得礼贤下士,是诚心来迎接敬国公一家的。

表面上看,太子赢了。

可论笼络人心,诚亲王更胜一筹。

太子这无谓的威风排场,成了诚亲王的垫脚石。

又过了片刻,司礼太监开始宣敬国公一家觐见。

锦鱼他们全都站在外面,却站得不算太远,倒能看清亭中情形。

因没人敢窃窃私语,就连亭中的寒暄也听得一清二楚。

太子又坐着受了敬国公一家的跪拜,才虚情假意让起身,赐了座。

这才道:“你们父子这些年替本朝守疆卫土,劳苦功高,父皇与本王心里都有数。这次回来,定有嘉奖。”

竟是完全不问敬国公身体如何,小公爷是否伤愈,只这样敷衍笼统地随口嘉许。

锦鱼暗蹙眉头。

她上回见着太子,还不觉得他如此自大高傲。

也许是多当了八年的太子?也许是因为现在地位岌岌可危,才要格外摆出高高在上的人君模样?

虽然也不能说他错了。但确实让很难对他有好感。

倒是诚亲王句句都是把敬国公一家当作姨母姨爹表弟亲人看。

还主动让把柳镇的儿子抱给他,他亲手抱在怀里,又亲又笑,还摘了身上的一只翡翠扳指套在小孩子的大姆指上,才把孩子还给人家。

等太子与诚亲王说完,王青云才起身,亲自牵了儿子,上前指着敬国公夫妻,让他认人。

称呼敬国公夫妻“姨祖母,姨祖父。”

又叫柳镇顾茹“表叔,表婶。”

她甚至没忘了锦心,也让叫“表婶。”

华照又与柳镇的三个孩子相见。

敬国公一家的表情立刻变了。

锦鱼远远看着这一幕,深为佩服王青云。

刚才太子的高高在上若是伤了敬国公一家的心,王青云此时已经化解得一干二净。

诚亲王再是如何表现出自己与敬国公府亲如一家,也不及太子带着太子妃与嫡长子一起来迎接,还让孩子以家礼呼之。

太子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,竟然能得王青云为妻。

她正暗自感叹,就听稚嫩的童子嗓音响起:“母妃,还有卫家姨母与江姨父呢?他们怎么没在这里?”

锦鱼没想到华照居然知道他们也在这里。

就听王青云笑问太子:“殿下可否允我招他们一见?”

请求太子的许可,姿态实在够低。

太子还未开口。却听诚亲王抢先道:“这些年父皇对江学士赞许有嘉,难得的机缘,便是皇嫂不提,我也正想邀他们一见呢。”

锦鱼虽看不见江凌的表情,却见他微微挺了挺脊背。

八年的时间,太子变得更加高高在上,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。

而诚亲王却学会了隐忍。

连当初有些小仇的江凌,他也能做出礼贤下士的姿态拉拢。

难怪如今名声大震,都说他是浪子回头金不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