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章 一箭四雕(第2/4页)

万没想到太子敢动用海防银子,自然也没查过。

可现在这种情况,当然不能拖江凌的后腿。

自然要说这数是对的。

“你们一共挪用了多少?”江凌声音平静,好像这是一个肯定句。

袁谨惨白的脸顿时胀得通红。

王青云见此,不由大为庆幸,刚才太子也叫了江凌来。

他们实在是没想到太子竟然离谱到这个地步,不但动用海防银子,欠的还有可能不止这个数。

就听那袁谨怒道:“我们袁家忠心耿耿,替殿下办事,岂有中饱私囊之理?殿下欠的九十万两便是全部。”

江凌姿态悠闲,半靠在椅背上,不知何时手上还多了个珍珠羔皮裹着的手炉。

他脸色极白,微微挑了挑眉毛。

那模样,倒像一个正是烤火品茶,富贵悠闲的美人儿,而不是百官之首,天下权臣。

这般举重若轻,王青云心中骇然,倏然间已经明白江凌要干什么了。

这样巨大的贪墨,太子不可能亲力亲为。

中间是谁在办事?还有谁参与其中?各人名下又各挪了多少?太子补上自己这份后,会不会被别人拖累?

甚至可能太子真正挪用的银子不过二三十万两,见者有份,层层扒皮,最后变成了九十万两,全都堆在了太子头上。

江凌抓住袁家,是想让这些人把银子全吐出来,替太子填窟窿。

若是袁谨不肯,那么太子从今往后,还如何信任袁家?

若是袁谨肯替太子退赔,这口锅自然就顺势扣在袁家头上。

太子虽欠了袁家一大份人情,但太子自己也保住了。

袁家将来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。

而袁家也并不冤枉。

这么多年,他们以太子的名义,不知道收了多少好处。

之前看来千难万险的大事,江凌三言两语,便有了解决办法。

甚至不需要动用王钟两家分毫银两。

她心中佩服至极,深深看向江凌。

江凌进门后早已脱下了披风,此时身上只穿着一件白裘皮镶边的靛蓝海贝纹蜀锦袍,衬得一张脸如玉如琢。

再细看,他身上这件锦袍,有一个特别之处,就是袖子十分宽大,沉沉地坠着,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乾坤。

要说现在百官最怕的是什么,那便是江凌的衣袖。

谁也不知道,那里藏着谁的罪证。

这时,果然就见江凌抬了抬手,将手慢慢伸进了袖中。

那袁谨见状顿时浑身瑟瑟发抖,身形把烛光都摇凌乱不堪。

却见江凌在袖中摸了摸,半天摸出一张折子来,打开看了看,起身,递给了太子身边的向公公。

向公公接过,又躬身双手递给了太子。

太子打开一看,便开始浑身肥肉不停地发抖,不过片刻,就怒吼一声,将那折子猛地朝袁谨脸上一摔。

那袁谨吃痛,惨叫一声,跪倒在地,瑟瑟发抖。

太子怒道:“好啊,原来这九十万两,你们袁家倒拿走六十万两!”

袁谨磕头不止,道:“殿下息怒啊。不是我们袁家,是……是福建路知府!”

王青云心情激动,实在忍不住,起身走过去,捡起地上的折子,却见是福建路步军统帅所写的密折,报告有人挪用海防银九十万两,建造了两艘巨型商船,一艘可容500人,每艘连货物价值约十五万两白银。于某年某月出海,又于某年某月沉没。其余六十万两银子,被福建路知府和袁家等参与其事者瓜分。

王青云暗暗叹息。

她让钟微去跟锦鱼提及这事,算算不足十日。

江凌居然就通过兵部将这事查了个清楚。

还让人写了一份密折作为证据,难怪他刚才来时,一脸胸有成竹。

现在看来,她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,便是与锦鱼结成了姐妹。

能得江凌为她所用,何事不成?

太子已经气得跳了起来,上前怒吼着,猛踢袁谨数脚。袁谨在地上翻滚,却不敢惨叫。

江凌给向公公使了个眼色,轻描淡写道:“若是他被打死了,这注银子可就没了下落。”

向公公忙抹了抹额角的汗水,上前劝阻。

可袁谨已经被踢得满脸的血。

江凌抬了抬手:“你把脸上的血抹干净了。瞧着怪吓人的。”

袁谨此时哪里还敢对江凌有半分轻蔑不敬之心,听到这话,不敢不依,抬起袖子,使劲抹脸,却是把淡红的血迹抹得东一道一西一道,像块染坏的布。他连滚带爬地跪在江凌足前:“江相仁厚,求求您救我,救我袁家满门。”

大概是之前宋修的事,让袁谨心怀侥幸。

江凌淡淡笑道:“本相对皇上忠心耿耿,这样天大的事,自然要禀报皇上的。只是……这银子……真是殿下挪用的?还是你们袁家与福建路知府挪用的?这事倒还可以再查上一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