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余恨(第3/4页)

“罗老师,这个小说原著你看了吗?”

打完招呼,俩人就坐得老远各管各的,但罗曼还是觉得不自在,只能草草收工回家。

罗曼找不着耳机,又要做笔记,只能选择公放,于是制片人Amy姐的声音在客厅里响亮地回荡着:

晚上十一点,罗曼数不清第几次又点进吴浩的朋友圈。

是制片人打电话来,说自己在候机室里把大纲看完了,反正也没事,跟罗曼交流一下。

吴浩的朋友圈设置了仅半年可见,但还是能看出风格有了转变:他以前经常分享行业新闻和项目上市消息,现在这些都没了,只有晒猫,晒健身成果,还有疫情期间晒厨艺。

钟倾城正要说点什么,罗曼手机振动了,她飞扑过去,然后用手势制止了钟倾城的发言:“我接个工作电话。”

一个定律,男的一旦岁月静好,八成就是工作颓了。

罗曼的语气也松懈下来:“她恨你就恨你呗。女人是同行,只有业绩最差的同事,才不会招人恨。”

就这时,罗曼手机振了。

热水被灌进挂耳包里,很快又渗下去,变成浅褐色的滋味寡淡的咖啡。

是吴浩,吓得她连忙迅速检查了一遍朋友圈,确保不是自己不小心点了赞,对方收到提醒前来调戏。

再比如跟陈凯西在一起的时候,罗曼总是很自觉地点外卖咖啡,绝不敢把自己平日里喝的挂耳拿出来分享。

他说:“你现在有男朋友了吗?”

陈凯西只来过她家一次,把屋子打量了好几遍,也没找出能夸的地方,只能反反复复地感叹:“哎呀一个人住就是自由。”但罗曼却能随随便便地让钟倾城见到自己家“素颜”的样子。

罗曼定了定心神,回复:“你们俩还在一起吗?”

对着钟倾城,她突然理解了陈凯西为什么喜欢找自己玩。跟上位者交往或许能得到实际好处,但只有跟比自己低一阶的人交往,才会有真正的松弛感:

这是罗曼真实的困惑,已经过去了五年,吴浩在她之后的那一位,仍然是她的微博经常访问。那女孩更博频率很低,两三个月才发一条,罗曼很怀疑自己是她唯一的活粉。

俩人都不说话了,罗曼站起身,把棉签丢进垃圾桶,预备给自己冲一杯咖啡,从柜子里取出挂耳咖啡的时候,她问钟倾城:“你喝吗?”顺手也替她冲了一杯。

罗曼也敏锐地观察到,一年前,吴浩就不给她点赞了,所以有此一问。

罗曼觉得钟倾城简直是冥顽不灵,她不耐烦地打断说:“你们没有误会——你跟陈勉如果真有什么,那她恨你;你跟陈勉什么都没有,她更恨你。对已婚女人来说,竟然有人看不上自己引以为豪的老公——那是更大的羞辱。”

吴浩倒是没有令她不齿地装傻说“谁?”。

钟倾城语气很轻但很坚持:“我理解,但这是误会——”

他说:“……算还在一起吧。”

“陈凯西本性是这样的人,她对你做的事情,可能是她毕生智慧的全部结晶了。”大概是觉得不会再有交集,罗曼表现出了相当的坦诚:“她就是有这么恨你。”

这个“算”字,让情形变得灵活、复杂起来。

“上大学的时候,我跟陈凯西逃课在宿舍睡觉,突然室友给我们发消息,说老师要点名,而且这一次的签到占总分的20%,等于说,没在的话,大概率要挂。从宿舍跑过去大概800米,我拽着陈凯西死命跑,突然她一屁股蹲在地上,跟我说,她跑不动了,挂就挂吧。最后我去上课,她一个人慢悠悠散步回宿舍了。”

接下来他问:“这周有空一块吃个饭吧?”

钟倾城没有显露出一丁点的愤懑、委屈……这些人们发现自己被愚弄后的常见情绪,她脸上与其说是平静,更多的是干净。她点点头。

罗曼下意识想一键合并对话转发给陈凯西,但半途又停下手,陈凯西前两天还在为陈勉疑似出轨痛苦不已,罗曼这种行为,有个术语叫“知三做三”,她实在是不敢轻易去挑战陈凯西的道德底线。

钟倾城想明白整件事不奇怪,罗曼想不明白的是——“你还想跟陈凯西做朋友?”她捏着棉签在空气中画了个大大的问号。

但其实没有人能阻拦罗曼答应这份邀请,她手指飞快地回复——她认为拖太久反而会让男人误会自己在为他反复思量,回得够快,就表示自己不在乎,只把它看成一场寻常的叙旧:

“什么?!”罗曼盘腿坐在沙发上,一边用棉签掏耳朵,一边听钟倾城讲话,现在吓得她棉签差点戳耳朵里。

“好呀,我们下周约时间,但周二不行。我得参加剧组的庆功宴,哎特别讨厌这种场合,每次跟演员吃完饭回来都会受刺激,接下来一个礼拜都不敢吃主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