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(第2/5页)

说完,他转而看向小飞的母亲赵氏。

赵氏早已经泣不成声,她一直捂着嘴,就怕自己的哭声影响到了殿下。

她过来的一路上,发髻也乱了,鞋也跑掉了一只,但是她却毫无所觉。

见云舒看过来,赵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,嘴巴颤抖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,只能不住地磕头。

云舒伸手过去,想要将人扶起,才发现自己的一双手软得像是两根面条,根本扶不起一心只想着磕头感谢的赵氏。

还是萧谨行看见了云舒的手在颤抖,悄悄地帮着他扶了一下赵氏。

云舒感激地看了一眼萧谨行,随后对着赵氏说道:“没事了,你去看看小飞吧。”

赵氏赶紧点头,扑到小飞的身边,而小飞也正好睁开了眼睛。他迷迷糊糊地朝着赵氏喊道:“娘~”

一声“娘”,让赵氏的情绪彻底崩溃。

“儿啊,你要是没了,单留下娘一个人,可让娘怎么活呀。”

小李飞被赵氏搂在怀里,隔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,自己之前落了水。他乖巧地道歉:“对不起娘,小飞以后不敢了。”

看着抱着哭成一团的母子两,云舒一边往外走,一边问先前的那位管事到底怎么回事。

只是他刚刚精神高度紧张地做了一刻钟的心肺复苏,这会儿不光胳膊发软,腿也发软。

云舒只好看了一眼萧谨行,想借对方的身体支撑一下。

萧谨行倒也没有跟他计较,很自然地凑近他,借他靠一会儿。

堂堂一个王爷,要是因为体力不支摔倒在地,实在是有失身份。

萧谨行的这个举动,让云舒觉得对方还真的体贴,是个好人,于是在心里给他加了五分。

管事听到云舒的问话,也表示自己很冤。

“殿下,吕长史吩咐城内这条明渠两边,需要种上遮阴的树木,于是小人就将这个差事交给了那些种树少年们,每日给他们工钱。

本来他们都做得好好的,但是前两天,他们突然带了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来,说也要种树。

小人自然是不愿意的,十五六岁可以种树苗,但是五六岁的孩子能干什么呀。但是那些少年说小孩子不要工钱,就是跟着他们玩的,所以小人也就没管了。

没想到这一转眼,就出了事。”

云舒点头,明白这也不能全怪管事监管不力。毕竟以后大家都住到新城后,不可能让管事一直看着这么长的水渠,防止小孩们落水。

他挥手,让管事去处理其他的事。

管事见云舒没有责罚他,赶紧点头应下,过去让赵氏带着小飞回去好好休息,顺便让跟过来的百姓们都散了。

大家一边往回走,一边时不时转头看向紧挨着站在一起的两人。

有夏王殿下和萧将军为他们撑着西州这片天,真的是他们这些人的福气。

“走,赶紧回去整地去,春耕马上就到了。”

有了自己的地,百姓们的干活得热情异常高涨。

百姓们走了后,云舒还在思考着今日的事。

小孩掉入水渠里,除了安全方面需要考虑外,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这些孩子没人看管。

三岁以上的孩子根本闲不住,但是他们又不像十五六岁的孩子那样能帮着家人做事,每日里就只能到处乱窜。

他们的父母家人不是在开荒种地,就是在干其他的活计,根本没空照顾他们,这才导致今天的事情发生。

云舒皱着眉头,要解决这个事,那么有些事就得提前了。

他刚打定主意,就见一个老头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,缓缓向他们走来,正是边实边太傅。

边实走到近前,给云舒和萧谨行行礼。

萧谨行看着老马背上的背囊和水壶,忍不住问道:“边老你要去哪?”

由于边实已经不是太傅,但边实曾经是萧丞相的半个老师,萧谨行可不好直呼其名,于是只能唤一声“边老”。

边实闻言,对着云舒和萧谨行又是拱手一礼,随后说道:“殿下和萧将军的救命之恩,老朽无以为报,只能来生再衔草结环了。老朽此次是向将军和殿下告辞的。”

云舒明白了,边实是想要回沙州。

这也可以理解,边实是被发配到沙州的罪臣,他的家眷都还在沙州,他自然想要回去。

但是云舒会让他回去吗?

当然不会!

云舒笑着说道:“边老,救命之恩,怎么会是无以为报呢?就算衔草结环也当是今生啊,来生本王哪还想得起来救过边老的事。”

边实当场就愣住了。

难道自己错看了夏王殿下,这人居然还是个挟恩图报之人?

萧谨行也有点不理解,在他看来云舒并不是个斤斤计较,施恩图报之人。

边实噎了噎,随后问道:“不知殿下要老朽如何报恩?”

云舒却是笑着指了一下只建了几间屋子的地方,对着边实说道:“那里,本王打算建一所官学,取名西州学院,不知边老对当学院院长,有没有兴趣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