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(第2/3页)

殿下亲手做的碗,送给了将军?

对不起,请容许他脑补一万字。

萧谨行也有点惊讶。

他从小到大收到的礼物不少,甚至还有女娘送过东西给他,虽然都被他拒绝了。但是这种亲手做的碗,他还是第一次收呢。

怎么说呢。

就……有点不知所措!

这是云舒第一次送他东西呢!

云舒对于庞农的问题,既没有承认,也没有否认。见萧谨行没有反应,他索性端起了碗,将桌上淡如水的汤,舀了一碗,递到了萧谨行的面前,同时细声细语道:

“喝点汤,别噎着。”

他不说还好,一说,萧谨行立马打了一个嗝。

也不知道打嗝是不是会传染,庞农和余达也紧跟着打了个嗝。

余达、庞农:……

咱也不想的,咱也不是噎的,是被殿下您吓的啊!

这般晶莹剔透的碗,不应该放在家里的博物架上供起来,日日擦拭,生怕稍有不慎,给打碎了吗?

怎么会有人真的当成一只碗,用来盛汤喝呢?

萧谨行也愣住了,他恍恍惚惚接过碗,小心地喝了一口。

云舒追问:“怎么样?”

萧谨行抿了抿唇:“挺甜的。”

余达和庞农顿时愣住了。

“这碗还有这功效呢?我也尝尝。”

说着,庞农就要伸手过来端萧谨行手里的碗,却被萧谨行一伸胳膊躲了过去。

“你用你自己的碗盛。”

庞农撇撇嘴,有点失落,“我就是想试试这翠绿碗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。”

余达却白一眼他,“那是殿下送给将军的碗,怎么能给你用?”

庞农还是不明白,“之前碗不够的时候,将军的碗,也给我用过,怎么以前行,现在不行了呢?”

余达只觉得跟庞农这个直脑筋讲话太累,索性不再给他解释。

云舒也完全没料到萧谨行会回答有点甜,他明明是让对方品评一下碗的质量。

见云舒狐疑,萧谨行觉得脸有点发烫,但是话说出去了,怎么能收回呢,于是他一脸严肃道:“确实有点甜,不信你尝尝。”

见他递碗过来,云舒也不好直接拒绝,同时他也想知道,这碗盛的汤是不是真的会变甜?

难道还能多一个卖点?

就着萧谨行的碗喝了一口后,云舒再次确定,萧谨行还真的能睁眼说瞎话。

这汤不光不甜,还很苦涩,毕竟现在没有什么青绿色的菜,煮汤的菜是一种冬季长的苦草。

见云舒皱了脸,庞农也不再嚷着要喝萧谨行的汤了。

很明显,没有变甜嘛,将军的舌头一定出现了问题。

萧谨行也没有再坚持说是甜的,而是一口饮尽,然后将碗放在了手边,只是这个位置这个角度,让庞农根本无从拿到手。

萧谨行咳嗽一声,转而问起正事,“你做这样的碗,是要干什么?”

虽然这是云舒送的碗,但是他并不觉得云舒会无缘无故送自己碗。

余达闻言,看着萧谨行一脸的一言难尽。

收到礼物不立即表示感谢就算了,还要公事公办问干什么,活该二十五六了,还娶不上媳妇儿。

但是余达刚想完,又不禁一愣。

他为什么要将这件事,跟娶媳妇儿联系在一起?

庞农的心思没有余达那么复杂,将军问为什么,他也好奇地看向云舒,问为什么。

云舒笑着说道:“这碗是用一种叫玻璃的材料做成的,玻璃除了可以做成这样的碗外,还可以做成花瓶、酒杯、盘子等等,由于色彩多变,甚至可以做成各式发簪头面。

你觉得他与玉石或是瓷器比,如何?”

萧谨行闻言,重新拿起了碗,仔细端详了一阵。

“如果是当做宝石镶嵌在发簪头面上,以他的透光性来说,应该能与南红珠相差无几。但是这样的玻璃,你若是还要制成杯碗花瓶,那价值可能就要打折扣了。”

这个问题,云舒之前也有考虑过,玻璃到底是做成珠子当玉石卖,还是做成各式器皿,以高于瓷器的价格,成为有钱人家里的日用品?

玉石和瓷器,这中间的价值相差太多了。

若是一颗玻璃珠等同于一颗南红珠,那么一只玻璃碗,得相当于多少的红南珠?

毕竟很多人能买块玉石打造头面,戴在头上,一用就是几十年,甚至还能传给下一辈。

但又有多少人,吃饭的时候,用的全是玉碗?

当玻璃的价值被捧得如玉石一般高,而玻璃坊又要开始大批量制作玻璃,到时候有多少人有那样的财力,能大量购买玻璃?

就怕到时候玻璃的价格被抬上去了,达官贵人买了回去,也是当做工艺品摆着那里,几十年都不坏不烂。到时候云舒手里一直源源不断的玻璃该怎么销?

他的玻璃要么降价,要么烂在手里,无论是哪一种,都不利于玻璃今后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