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(第2/3页)

云舒此举,就是为了刺激石河村多种一些棉花,万一还能带动周围的村子一起种呢。当然了,石河村周边的村子也离得比较远,可能还需要石村长去宣传。

石村长怔住,他只听说过,不想当场给钱而打欠条的,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提前给钱的。

他虽然爱贪些小便宜,但是心里还是有些慌,“您就不怕我们收了钱,却不种了吗?”

云舒笑着道:“可是你们只有到了秋天,将东西卖给我后,才能拿到剩下的九成。难道你们要为了一成的钱,放弃那九成吗?”

石村长沉默。

若是有一百斤的棉花,一成就是三十文,到底是白得三十文,还是将棉花卖出去后,再拿剩下的两百七十文呢?

这账其实很明白,这年头哪还有人会来他们石河村这么大规模的收购啊。要知道这可是实实在在拿到手的铜钱啊!

若是为了三十文钱就得罪了大主顾,那他们也太鼠目寸光了。

石村长还是觉得自己很有头脑的,他在想清楚后,代表石河村的百姓点头同意今年会加大棉花的种植。

有了石村长在里面做工作,云舒收购去年棉花的事,顺利了很多。

一天的时间,就将百姓家中的棉花都收了过来,只是云舒也没带那么多人过来运,于是就在石河村雇人帮他将棉花运回西州去。

运棉花也是给工钱的,石村长自然不能将这个差事给到别人。

他当即表示,反正他家大儿子要去西州帮忙种地,这个帮着运棉花的事,刚好顺路。同时还给自家儿子,找了几个关系比较近的同族帮忙。

其他百姓本就不常出门,自然没有异议。

除此之外,石村长又宣布,西州的夏王殿下要预定他们今年的秋季棉花。

“你们今年秋天收的白叠子,不论多少,夏王殿下都收。你们种多少,他收多少,且还会按照刚刚你们卖的钱款,先预付你们一成,剩下来的,等你们白叠子收上来卖的时候,一并结清。”

听到这个消息,人群顿时就炸开了锅。

刚刚的钱还沉甸甸地在手里呢,这就要将半年后的钱,先给他们一成了?

有人小声嘀咕,“这西州的夏王,莫非是个散财童子?”

云舒只是觉得如果不给定金,他光说今秋的棉花有多少收多少。但空口白话,这些人出于谨慎,也肯定不会加大种植。

反正这些定金对他来说,并不算什么。

即便有几个有小心思的,也影响不大。

石村长在上面说道:

“夏王殿下三文钱一斤的价格,已经很高了,这可比我们种粮食,辛辛苦苦弄去城里卖,强多了!况且夏王殿下还怕我们生活拮据有压力,甚至现在就给了我们定金。

大家若是想要给家里多攒点钱,给孩子们多做两件新衣,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啊。”

石村长也不愧是做村长的人,还是很能拿捏百姓们的心理。

这年头的人多半是自给自足,一年也攒不下几个钱。

听到多出来的棉花可以换钱,还能提前拿到钱,哪还有人不愿意。

云舒也不是随便就将定金给他们的,他早就令人刻好了模板,足足印刷了上千份定金协议。

里面除了姓名和金额空着外,其他的内容一模一样。每户一张,一式两份,云舒和家主各持一份。

里面除了写清每家的姓名和金额外,最重要的是最后的补充内容。

本协议一经签订,不得作废。若乙方收取定金后,不履行承诺和义务,甲方有权令西州军及玄甲卫强制执行。

百姓们大多不识字,即便石村长读了这句话,他们对于里面的词也是不太理解。

最后只能云舒自己出来解释道:

“其实,最后这句话,并没有太大的意义。大家正常履约,是没有任何问题的。这一句仅仅是针对那些想贪便宜的人,他们收了本王的定金,最后却不履行交易,那本王就只能令西州的西州军和卫队,亲自上门来讨要了。”

百姓及石村长:“……”

你确定这是解释,而不是威胁?

云舒笑着安抚,“大家都是良民,怎么会是那种偷奸耍滑之人呢,大家说是吧?”

摸着刚刚拿到手的定金,大部分人都点了点头。即便原先有些小心思的,这会儿也不敢了。

武力威胁永远是最有效的方式,没有之一。

等到云舒这边收购完了,人群全都散去,庞农立即挤了过来。

殿下的事已经解决了,这下该轮到他的事了吧?

云舒也没让他着急,而是找了石村长,问他家夫人能不能帮忙做个媒,陪庞农去那位兰儿姑娘家提亲。

石村长的媳妇作为村里地位最高的女性,确实是最合适的媒人人选。

石村长的媳妇第一次被人叫夫人还有些不好意思,再一听是让她帮那位校尉将军说媒,哪里会不愿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