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章(第2/3页)

她们来自不同势力,出发前都被叮嘱过要好好讨好萧谨行。她们也一直以为以她们学过的东西,想要拿下当了十多年和尚的萧将军,肯定易如反掌。

但没想到,真的站在这人面前,简直像是站在刑场之上,担心项上人头随时都会掉落在地上。

萧谨行收回目光,然后对送这些女子来的人说道:

“帮本将给夏王殿下带个口信……”

声音冰冷得让来人以为他与云舒有宿仇一般。

-

西州城内,韦宗康在办完正事后,自然也如楼阳明一般,注意到了窗户上的透明玻璃。

于是在韦宗康第一次表现出对玻璃感兴趣后,云舒就知道得找点事给这人,不然西州这边的东西,很快就要捅到承安帝的面前。

至于带京都来使好好参观考察,显示一下西州的政绩,那是想都别想。

好在有吕长史在,吕长史之前与韦宗康曾一起共事过一段日子,对韦宗康倒是有一些了解。

吕长史:“此人极爱对仗工整,平仄协调的文字,是桃符楹帖的拥趸。殿下若是想要让此人无暇顾及其他,可以从这方面下手。”

云舒不解:“何为桃符楹帖?”

吕长史一阵无奈,殿下哪里都好,就是做学问这方面属实有些不太跟得上。而且殿下还不愿意虔心学□□说差不多就行。

做学问,怎么能差不多呢。

当然,吕长史说的做学问,不是指算术恪物方面。在算术恪物方面,整个大雍估计都无人能出其右,他说的是经史子集相关。

云舒按当代文人的标准来说,学问确实不怎么样,若是用现代的说法,就是文理偏科极其严重。

见云舒连桃符和楹帖都不知道,吕长史自有教导之责,于是耐心解释道:

“所谓桃符就是桃木做成的符,一左一右或刻神明画像,或写辟邪之语,悬于门侧。后来大家又将桃符换成了纸张,所书内容也变成了对仗工整的语句……”

云舒恍然,所谓的桃符楹帖,居然就是现代的对联啊!

“这个简单!”

吕长史却觉得云舒此话有些狂傲了。

明明刚刚还连楹帖是什么还不知道呢,这会儿却说简单。

这东西能是说领悟就领悟的吗?

都没有个接受和领悟的过程、时间?

若是这都能瞬间领悟,那就不是人了,那是神!

吕长史刚想完,就听到云舒脱口而出。

“望江楼,望江流,望江楼下忘江流,江楼千古,江流千古。”

“上钩为老,下钩为考,老考童生,童生考到老。”

“游西湖,提锡壶,锡壶掉西湖,惜乎锡壶。”

“……”

云舒一连说了七八个上联,直惊得吕长史当场打了嗝。

云舒见吕长史沉默,以为对方是觉得不够,于是想了想问道:“只有上联不够是嘛,那本王这还有一些下联,都可以出给他对。”

“春读书,秋读书,春秋读书读春秋。”

“……”

吕长史满头大汗,急忙喊停。他承认殿下是神人了,还不行吗?

他一边擦额头的汗,一边忍不住内心吐槽:殿下刚刚说不知道桃符和楹帖,到底是真不知道,还是拿自己寻开心的?

吕长史一面惊喜,一面又觉得万分遗憾可惜。

殿下的天赋明明那么高,怎么就不知道在学问这方面多花点心思呢。这般一点就透的天赋,是多少人想求都求不来的。

只要花点心思,那殿下的才名,早就传遍整个大雍了!

与吕长史的遗憾不同,云舒却觉得这才名不要也罢。反正他的文科确实不怎么样,而且那些上下联也不是他想出来的。这些千古难对,早就被人对了出来,现代人谁都能张口来上那么几句。

云舒不顾吕长史的长吁短叹,直接让吕长史代笔,将他刚刚念的几十个上下联,一股脑全写了出来,然后令吕长史派人给韦宗康送去。

韦宗康听说曾经的同僚吕衡见他无聊,特地给他找了点乐子。他还以为是什么声乐方面的,毕竟胡姬的舞乐都是极好的。

然而舞姬没见到一个,倒是收到了一只木匣子,匣子打开是一沓纸,每张纸上都有一句出句或者是对句,等着他对另外的半句。

来人是吕长史身边的小厮,见韦宗康打开后,立即躬身说道:“这是殿下闲暇时,随意想的对联,长史久未想出对句,想着韦郎中对楹帖颇有研究,所以长史将之送予郎中。”

吕长史自己被云舒震撼得不行,于是也很不客气地对韦宗康表示,这些都是殿下闲暇无聊时随意想的,看你到底是不是真的楹帖大家,能不能对得上来。

韦宗康被吕长史一激,还真的认真研究了起来,也没心思到处乱转了。毕竟承安帝也没交代他要看看西州城如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