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章(第2/5页)

既没有说留萧谨行下来,也没说不留。

萧谨行明白,承安帝既怕他功高震主想要夺了他手中的兵权,又担心西州府那边到时候功亏一篑。

当初镇守沙州的刘经义都已经战死了,现如今的大雍根本找不出来人,可以替代萧谨行的位置。

君臣不再执着于这个话题,顿时又吃吃喝喝,看起了表演来。

但萧谨行明白,有颗种子已经种下了。

宫宴过后,君臣齐聚太和殿守岁。得过了子时,众臣方能各自回家。

暖和的炭盆将众人熏得昏昏欲睡。

承安帝此前吃了五石散,宫宴时的精神状态还不错,但即便如此,到了亥时末,也开始萎靡困顿起来。

就在大家睡意朦胧的时候,殿外突然传来喊杀声。

众人一个激灵,全都清醒了过来,有人惊慌失措喊道:“发生了什么事?”

内侍将紧闭的太和殿的大门打开一点,就见到黑暗中刀光剑影闪过。

同时外面一个声音,高喊道:“外面的禁军已经尽数被抓,我劝你们还是不要负隅顽抗的好!”

虽然看不清对方的脸,但不少人都认出了这个声音。

众人脸色惨淡,连之前还很嚣张的王居明也变了脸色。

“这是邵宽的声音!他怎么会在这!”

邵宽是武将,一个多月前被承安帝派去关石县剿匪。只是传回京的消息是关石县的匪贼都躲去了深山里,他们剿匪难度大,一直没有剿匪成功,也就没有回京复命。

本该在数百里外剿匪的人,怎会带人出现在皇宫里?还让他们束手就擒?

王座上的承安帝此刻也醒了。

眼前这情形,再清楚不过。

承安帝气得一拍龙椅,瞪着眼睛道:“邵宽他居然敢造反!”

群臣瑟瑟发抖,他们只是参加个宫宴守个岁罢了,怎么就掺和到这件事里了呢?

这一个不好,可是要人头落地的啊!

萧芜也沉着脸,“邵宽敢造反,一定是有内应!”

他没说的是,挑这个时候造反,十有八九是某个皇子坐不住了。不然邵宽一介武夫,如何能做得到如此地步?

不少人都领悟到了他话中的意思,大家四下张望,随后有人喊道:“十皇兄呢?他去哪了?”

“刚刚不是还在呢吗?”

众人立即察觉到了不对,但太和殿里哪还有十皇子云泰的影子。

承安帝面沉如水,“好一个老十,昨日他还在朕跟前哭诉,说舍不得朕,今日居然就敢逼宫!”

太和殿内乱作一团,萧谨行从半开的门缝朝外面看了一眼,随后快步走到承安帝的面前,道:

“请陛下赐剑,谨行定拼死护陛下周全。”

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,只要入宫,都不能携带刀剑,萧谨行此刻想要武器,只能问承安帝要。

承安帝这会儿早就没了先前的猜忌,当即令殿内的侍卫将佩剑让与萧谨行,并满心信任地叮嘱道:

“朕的安危,就交给谨行了。”

不管承安帝这话里的真情有多少,作为臣子,萧谨行也必须保护承安帝的安全,更别说这人还是云舒的生身父亲。

萧谨行接过佩剑,对着承安帝一抱拳,转身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,随后头也不回地推开了太和殿的大门。

见他这般,殿内的另外几名武将,也纷纷站了出来。到了这个时刻,他们想躲也躲不了。

直到出了太和殿,萧谨行才知道外面的局势到底如何了。

宫外的长阶之上满是尸体,有禁军的,也有宫女内侍的。邵宽下达的命令,明显就是不留活口。

这既是怕放走漏网之鱼,也是为了震慑人心。胆寒之下,会有更多人选择投降。

禁军已经是强弩之末,眼见着邵宽就要带人杀进了太和殿,萧谨行立即从怀里掏出一只竹筒。

随着一道破空的利啸声,一道白色的亮光飞速窜上了漆黑的夜空,随后在空中炸开了一朵绚丽的花朵。

邵宽哪里见过这东西,当即以为是什么暗器,紧张地躲在其他人的身后,生怕这暗器伤到自己。

但是他等了一会儿,却不见被他当做盾牌的士兵有什么损伤,于是一改刚刚的怂样,大咧咧站出来道:

“我还以为横扫东部突勒的定安侯有什么能耐呢,原来就这?”

面对他的嘲讽,萧谨行却不为所动,他将佩剑横于身前,眼神冰冷,声音冷漠。

“有我在,你们休想踏进太和殿一步!”

邵宽闻言顿时笑了,“萧谨行,有没有人跟你说过,你嚣张得令人讨厌?”

“这么些年,你一直压在所有武将之上。大家都没有军功,你却一个接一个地拿,官职升得比谁都快,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牛?”

邵宽早就看萧谨行不顺眼了,同为武将,他这样的人被萧谨行比到了尘埃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