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章(第2/4页)

最终,还是萧芜提议,将诏书亲自送过去。赵苒一听,顿时就要求与萧芜一道去,顺便给夏王赔礼道歉。

无论如何都得劝夏王接下监国诏书,好让朝廷正常运转起来。

不然承安帝话都说不了,大雍朝廷可不得乱了套了。

而除了萧芜与赵苒外,一起去的还有京中老臣、众臣。

如此多的人来请命,请云舒接下圣旨,云舒倒也没有矫情。

而他监国的第一件事,便是连下三道禁令。

大雍范围内禁止买卖五石散与逍遥丸,一经发现,买卖同罪。

大雍范围内禁止种植逍遥丸原料,一经发现,所有参与者三年起步,最高斩立决。

此前吸食过这两样,导致依赖成瘾的,一律送往由薛神医坐诊的医馆进行强制戒毒。未成功戒断者,禁止返家。

这几道禁令,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并没有太大影响,毕竟不论是五石散还是逍遥丸,都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消费得起的。

那是贵人们的消遣,尤其是京中的纨绔老爷们。

别的不说,第三条禁令出来的时候,薛神医的医馆前一片鬼哭狼嚎之声。

云舒也是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,京都那些不事生产的纨绔老爷都是什么德行。

但如今谁都不敢不遵这几道令。

没见买卖五石散和逍遥丸的杨家、闫家家主已经被砍了脑袋,就连卢家那个什么少爷,都被强制送进去戒毒瘾了,说是戒完后,还得继续蹲大牢。

那些送他们过来的父母兄弟,甚至是子女,看到瘾君子们一个个痛哭流涕不成人样,也明白了夏王的良苦用心。

这些瘾君子,哪还有一点理智可言?

杨家在得到逍遥丸的配方和种子后,在自家的几处农庄里,大面积种植了赛牡丹。

萧谨行他们在拿到杨家的供词后,便杀到那几农庄里,将与赛牡丹相关的所有东西付之一炬,不留下一粒种子。

杨家的配方是永王利用番邦人透露给杨家的,而永王的配方,则来自于南边的异域人。

云舒在得到消息后,除了彻查大雍境内外,还令人严查境外人群,防止再有人将这么要命的东西当做货物卖到大雍来。

除此之外,云舒还下令让工部的器作监,抓紧制作已经在西州广泛运用的农具,争取在开春之前,可以让百姓们用上新的更高效的农具。

同时云舒还令吕衡带着人,将西州的赋税等政策重新整理一遍,按照京都实际情况,实施新的税赋。

而这新实行的税赋,明显对农户们更为友好,减轻了庄稼户的负担。

以前重农抑商,商人地位低,但是随着时间推移,商业发展越来越快,商人们辗转天南海北赚得盆满钵满。云舒自然不能白白放过如此大额的税款。

虽然新赋税挖了商人们的心头肉,引得他们心生不满,但云舒紧接着下达了另一条政令。

而这条政令完全就踩在了商人们的心坎上,让他们欣喜若狂,甚至恨不得多提些税点才好。

科举制虽然从原先的由高官推荐,改为了平民可自行报名参加,但是这个平民也是分等级的。

例如商人为贱籍,他们的子嗣便不得科考。

而云舒的新政令,便是从今年开始,商人子嗣可参加科举。

这一举措,令多少商人家庭抱头痛哭。他们原先以为迫于生计入了市籍之后,便是彻底断了子孙的仕途。

没想到有朝一日,子孙们还可以与他人同等参与科考。

如此一来,商人们解决了后顾之忧,自然没有人会说夏王的半句不是。

人人喜笑颜开,尤其是家中有钱后,雇了先生教导子女的家庭。

见面先问一句,你家今年可要参加院试?都说院试过了就是秀才,说不得今年我家就会多一名秀才公了。

除了商人们高兴,农户们也笑逐颜开。

夏王不仅减了他们的税,还让朝廷将新农具租给他们,这租金也不用先付,而是到了秋日后再用粮食抵。

这不就相当于白用嘛?

当然了,若是不差钱的,还可以直接买下来。

如今人人都夸夏王殿下为民做主,是顶顶好的殿下。

虽然云舒被封了太子,但大家还是习惯叫他夏王殿下。

当然了,这里也有人不高兴。

那便是原先紧握教育资源的世家豪门们。

但如今京都的几家世家一起倒了,就连卢家的一支都快被拔干净了,其他人哪里还敢乱说话。

至于学子们?

前些日子京中学子带头闹事,如今还在大牢里关着呢,今年的春闱都赶不上了。其他人如何还敢闹事?

面对即将多出来的竞争者,他们只能安慰自己,他们多读了那么多年书,哪里是这些今年刚能参加院试,连生员都不是的人可以超越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