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0章 抗旨(第2/2页)

这是文人绝不可侵犯的领域,陆栖鸾只要碰了,哪怕是在背后碰了,就是千古骂名。

“明桐不敢。”宋明桐不得不这么说,再疯狂她也不得不臣服于理智。

“我知道这很难,可我想要你接过宰相的大权……你既是宰相门庭出身,也定当晓得,做宰相,需得有门生。你还小,要在文名上征服天下学子,少说要十年二十年之功,而且作为女人,还需得等到容颜老去,才能有门生甘愿相投。”

“陆侯的意思明桐知道,我还年轻,没有谢公当年那般天下之师的大才,除了做这个主考官,别无他途。”

“所以……我得为你使些脏招儿了。”

宋明桐愕然间,陆栖鸾背后一个官帽反着戴、不伦不类的朝臣慢悠悠踱过来,道:“可谈好了?你们这些小姑娘可真会闹腾,劳我一把懒骨头从崖州又滚了回来。”

陆栖鸾微微笑道:“舟隐子先生,并非我刻意相扰,而是令尊思念您了,闹上侯府,我这才强召您来京城做阁臣,品评指教天下学子乃是顺道而为之。”

“别这么叫,敝姓周,周乐水。先说好,待春闱开考后,我便只佯装恶疾发作,余下评卷之事一概交付副主考不管,到时就算有考生不服去这小宋大人门前上吊,我也不会多说半个字。”周乐水语调懒懒道,“小宋大人若是面皮儿薄,还是趁早退了,省得到时成为东楚开国以来,座下门生最少的一位座师,那就滑天下之大稽了。”

因为她是女人,年纪小资历浅,春闱后本该按规矩拜访座师的进士们,若是没有一个人上门拜访,宋明桐就会成为天下笑柄。

周乐水一面说着,一面留意宋明桐的神色,虽见她面有担忧,目光却清澄坚定,朝他们深深一揖,哑声道——

“先生愿给明桐机会,明桐已是感激涕零,纵然今朝门可罗雀,一年半载,十年八年后,总有一天,我座下定会满堂桃李!”

天色渐晓,朝臣们依次入了殿中,周乐水慢慢扶正了冠冕,看着小姑娘挺直得不输男儿的脊背,眼底露出一抹释然——

“谢无敬,你死得好啊……”

……

“陆卿,近年朝中波折不断,你还能兼顾朝政与玺心的教养,也是辛苦你了。”

朝会后,御书房中,太上皇坐在惯常的位置,殷函则坐在一侧,看着太上皇翻阅着昨日批改过的奏折。

似乎对她的进境颇为满意,太上皇频频点头,而立在下首的陆栖鸾则是另有心思,猜测着太上皇的用意。

“臣不敢,陛下机敏聪慧,换做比臣德才更高者相教,只怕比臣好上不知多少。”

“自谦的话便不必多言了,朕既然委任你为帝师,自然是相信你的潜力……当然,你如今也没有辜负朕的期待。”太上皇合上奏折,忽然问道,“陆卿,时至今日,你可累了?”

陆栖鸾道:“臣身虽疲,然心不殆,尚可为东楚熬上三两心头血。”

太上皇笑了一声,道:“朕日前受佛诫,有高僧说朕半生弄权太过,该是以慈悲渡怀,方可一解心障。是以来时,还想着若你为吾儿挡尽骂名至今,疲了倦了,朕便封你做奉原公,放你荣归。”

此言一出,殷函皱眉道:“父皇,陆师乃儿肱骨之所在,儿尚未到亲政时,万万不可离朝。”

太上皇做了个安抚的手势,让殷函稍安勿躁,道:“父皇并无让陆卿离朝之意,这次回京,只有一事不得不说,望陆卿能为国摒弃前嫌。”

太上皇并不是要让她走,而是想稍微敲打她一下——她的权力来源于皇帝,最好和皇帝死死站在一起,勿要逾越动摇社稷,否则她的一切,皇帝随时可以收回。

几乎每个皇帝都会对权臣有类似的提点,只是殷函与她感情甚笃,没有意识到这些,便只能由太上皇来说这件事。

“臣惶恐。”陆栖鸾心生不祥,在太上皇说出下一句时,眼底礼节性的笑意迅速冻结。

“——那易门之事,陆卿日后不必追查了。”太上皇说道。

“……陛下为何有此决定?”

“易门对东楚之报复,源于朕当年贪婪,如今已以修罗寺一寺人命相抵,易门也与朕和解,愿为东楚一统天下效力,此前种种,自今日起,便作罢。”

……那么多条人命,那么多桩血仇,就一句话,作罢?凭什么?

太上皇的声音带着一丝显而易见的压迫:“陆卿,你可听见了?”

陆栖鸾闭上眼睛,片刻后,屈膝俯身——

“臣陆栖鸾……”

殷函不忍,看向父皇时,却见他对陆栖鸾的屈服甚为满意。

“朕知道陆卿是聪明人——”

“臣陆栖鸾,抗旨。”跪在地上的人,如是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