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4章 第224章领导的器重(二更)(第2/4页)

自己男人有出息,好事儿。

可是夫妻俩又要分开,她舍不得。

离愁别绪便化作了无尽的爱意,尽情挥洒。

看着怀里的小媳妇这么主动,郑长荣高兴坏了,躺那不动:“你来,累了再换我。”

“讨厌!”小媳妇害臊了,想拉灯。

郑长荣没有为难她,扯了下电灯开关绳,“老夫老妻了,还不好意思?我听说你在跟夏晴练腿脚功夫,让我看看有没有什么成效。”

那言外之意,自然是让她卖力一点。

可是不行,她只是主动起个头,她本质上还是个小娇娇,她做不来太夸张的事情,体力也跟不上,不一会就撒起娇:“你别偷懒,起来嘛。”

“哈哈哈。”男人的笑声像是带着魅惑的力量,叫小媳妇彻底化作了绕指柔。

第二天一早,她起来帮他收拾衣服:“那边已经是秋天了,你多带点衣服,别着凉。”

“嗯,放心,一定健健康康地回来。”郑长荣提上小媳妇收拾好的帆布包,就这么走了。

十月了,北方的秋天落叶缤纷。

走在首都的土地上,一种无从言说的使命感爬上了他的心头。

党校,这可是首都的党校!

他今天只是来列席复校典礼,什么时候能来这里上上课就好了。

到那时候,他一定可以站得更高,看得更远,为这个国家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。

典礼很隆重,他看到了很多平时只能在广播里听到的伟人。

他坐在最后一排,摘下了军帽,身姿笔挺,认真听讲。

正巧记者进来拍摄现场的照片,便一眼被他这神色肃穆、满目庄严的样子吸引住了。

年轻的军官很虔诚,双目如炬,虎胆熊威!

真帅气!年轻一代的军官,就得是这个精神面貌!

记者赶紧挑选了一个很好的角度,把他也收进了镜头里面,还单独拉进镜头,给他来了个单人特写。

只是这年头的相机清晰度堪忧,报纸上登出来的只有集体照,所以只看得到一个模糊的身影。

但这个身影虽然模糊,却像一株挺拔的松柏,傲然不屈。

回程的时候,他归心似箭。

他想好了,回到岛上他要尽快把谢玄英说的电子对抗研究明白,如果他自己都是个外行的话,还怎么向司令提建议,还怎么建设现代化的海军陆战师?

他踌躇满志,他斗志昂扬,回到大院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谢玄英。

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,张婶儿嫁人了。

张娟也出了月子,可以帮着谢玄英一起抄写了。

所以这上千页的电子教案一共两份,往往都是谢玄英先抄下来,张娟再抄他抄好的。

夫妻俩的字迹都非常的工整,横平竖直,一笔一划,满满的都是对国防事业的尊敬和重视。

而之所以抄写两份,为的是郑长荣自己可以单独持有一份,回来后继续研究。

另外一份则由郑长荣组建一个学习研讨小组时使用。

郑长荣把这几十本誊抄用的本子接过来时,由衷地给谢玄英和张娟行了个军礼。

誊抄不易,大舅哥和嫂子辛苦了。

回到部队,郑长荣开了个会,要求各个团级单位回去后筛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士兵和军官,组成一个研讨小组。

只可惜,这年头参军的没几个高中生,军官里头倒是有几个从军校过来的大学生。

最后一整个海军陆战师,才凑了一个不到十人的小组。

郑长荣非常感慨,对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啊。

他倒是没必要考什么大学,但是,他需要大学生。

可是大学生还要等四五年才能培养出来,他现在上哪儿去找人呢?

只能去找温司令和裴远征,让他们想办法从全国为数不多的研究所里找几个人过来。

几天后,裴远征给了他几个人选:“组织从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找了几个人过来,你准备一下,但是这里头有个专家跟你有仇,你想好要不要他来。”

“有仇?”郑长荣不理解,他就算在外面不苟言笑,也不至于得罪首都的人吧,这有点远了。

完全超出他的影响范围。

裴远征叹了口气:“你还记得你以前有个天煞孤星的凶名吧?”

不会吧,这都能扯上关系?

郑长荣是服气的:“你是说,我拒绝过的那些女性里头,有去了研究所的?”

“不是,那个寻死觅活的冷香兰你还记得吗?就是那个知青,她老子是那个所里的,还是个权威。现在要人家过来,人家要是找你算账怎么办?”裴远征也很无奈,人才是必须要请的,可是这些恩怨,也是要掰扯清楚的。

郑长荣蹙眉,差点想不起这个人了。

这是三年前的事了,那年来了个超级台风,把整个海珍珠吹得一片狼藉。

灾情抢险和灾后重建是守岛官兵的职责,所以他带着将士们没日没夜地抗洪抢险,营救溺水的百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