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0章 第410章姐妹情深(二更)(第3/4页)

而下一届其实只跟霍恬恬他们差了半年,那会夏晴还在坐月子,所以夏晴其实需要延后一年半,跟79届的一起才行了。

这一年半的空窗期,要是霍恬恬出点什么事,那可是天大的损失。

而医学院现在正是缺老师的时候,所以霍恬恬估计,如果真的要找人补上这个缺,那估计是找个路伟这样年纪大些医生吧。

韦昊要说的正符合霍恬恬的猜测,只是年龄大得有点多:“是首都军医院的一个老同志,今年七十多岁了,正好过来当教授。”

“是吗?叫什么啊?”霍恬恬心说原来选了个老奶奶啊,也不知道对方老胳膊老腿的吃不吃得消。

韦昊摇摇头:“不知道,听说是终身未婚,一辈子都在搞医学研究,最精通的就是急产剖腹产,各方面都跟你这边的需求吻合了。除了年纪有点大,什么都好。”

霍恬恬恍然:“原来是个大刀手吗?那可真是求之不得。”

晚上的时候,霍恬恬正好要给夏晴践行,便把关系好的几个,包括贺超路伟,裴远征一家,以及张世杰,一起请到了香八怪。

大哥谢玄英已经回去了,张娟多留了两天陪着孩子,昨天也走了。

现在两个孩子是霍齐家带在身边照顾着,有课的时候就拜托没课的老师帮忙照看,没课的时候,就奶奶带孙女,在中大校园里溜达,倒是成了不少人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。

只不过她为了避嫌,不想跟张世杰一起出来吃饭,便留在了院子里,跟谢振华一起陪孙女。

饭桌上,裴远征掏出一份旧的首都日报来:“是这个老同志,目前她手里还有排队预约的病人要接诊,你先认认人,等广交会之后就来了。”

“好。”霍恬恬把报纸接过来,看了眼日期,居然是66年的一份报道,正文说这位同志当机立断,技术过硬,救下了一位羊水栓塞的产妇。

要不然,那可就是一尸三命了。

当时这件事在首都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,所以首都日报进行了头版头条的重点报道。

霍恬恬盯着报纸上的老奶奶,总觉得有点眼熟。

就是可惜,她的左边半张脸似乎毁容了,看不太清楚。

霍恬恬好奇,问道:“她这脸怎么了?”

“据说是战争期间受的伤,当时她半张脸都血肉模糊的,被人抬去了乱葬岗,没想到她自己爬了出来。只是那一枪带来了不小的后遗症,她失忆了,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了。后来她自己取了个名字,叫艾中华。”裴远征也调查过这个老阿姨,不知道她到底姓甚名谁,也不知道她年龄几何。

只知道她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出的事。

而她爬出来的时候,衣服早就破烂不堪,身上一点能证明身份的物件都没有。

只知道她热爱医学,而且很有天分,学什么都很快能上手,还能触类旁通,这点来看,应该可以跟霍恬恬成为一对不错的师徒。

国家在最紧张的那几年,不惜公费让她出国深造了几年,回来后便成了坐镇首都军医院的一个巨佬。

如今她愿意来当教授,顺便填补夏晴的空缺,说不准是被彩超机吸引过来的。

“毕竟首都那边只有一台,而你这边一堆,她想结合彩超机的先进技术,推广产检和孕期筛查排畸的制度。到时候你好好配合她。”裴远征原本以为自己要费点功夫才能找个合适的人过来填补空缺,没想到这位老阿姨直接毛遂自荐了。

这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。

最关键的是,这个老阿姨一辈子未婚,没有家人牵绊,不会中途离开,哪怕她老得拿不动手术刀了,起码还能当个教书育人的教授。

这就是有文化的好处。

不论男女,不论年轻还是年迈,文化永远是这个世界最保值最强势的通行证。

霍恬恬很是期待,她把报纸收起来:“艾中华,这名字一听就是老革命了,也不知道被她遗忘的那些亲人还记不记得她。”

“也许都死了吧。”毕竟鬼子是搞过大屠杀的。

霍恬恬默默叹息,为这位老奶奶遭遇的苦难,也为华夏民族的创伤而感到难过。

好在祖国母亲早已觉醒,如今正在努力与世界接轨,让自己强大起来,一切都在变好,而且会越来越好。

她振奋精神,招呼大家吃饭。

散席后,她又要了一份无骨脆皮鸭和一份文思豆腐,连盘子一起买下,带回大院去了。

广交会在即,霍恬恬提前叮嘱了老太太,让钢琴老师和美术老师晚上八点过来找她。

她把那脆皮鸭和文思豆腐摆在桌子上,看看时间,还行,才七点半。

便先洗澡去了。

她习惯把脏衣服扔进一个筐子里,老太太过来连筐子带衣服一起收走,明天早上刘霜会过来搓搓袖口和领口再放洗衣机里清洗,而且有些料子只能手洗,所以刘霜真的很辛苦,霍恬恬自然要给她加工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