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(第4/6页)

“这可真是……”

难评!

时间很快就到了第二天。一大早,何玉燕送走了今天出车的顾立冬后,就拿了个笔记本,准备好好规划自己以后的发展。

现在是1974年5月底,马上下个月她就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了。很多同学在这个月都没去上学,就等着下个月头拿到毕业证各奔东西。

按照她打听的,有些人已经确定下乡,有些人则是跟她一样结婚留在城里。还有极少数人家里有关系的,则是花钱弄到工作后留在城里。

顾立冬说等她拿到毕业证,看看能不能托关系给找个工作。何玉燕对于这个没多大的执念。

她知道再过几年,市场开放后到处是赚钱的机会。铁饭碗到时候也不铁了。家里花大力气去弄工作并不划算。

这具身体今年18岁。高考重启的时候也就21岁。完全可以去考个大学,然后走上一辈子进体制的老路。

何玉燕做规划的时候,把这条路线清楚写下来后。想了想,又从高考那划分了另一条分支出来。

她的精神年龄也就22岁。事实上对于社会没有多少经验。体制是好,但在几年后那个猪都能上天的年代,她又想趁着这股东风,赚钱成为人生赢家。

就是自己有点懒,可能不太适合做实业。

何玉燕想了想,在笔记本刷刷写下几行字。事业规划可以先规划,反正她又不是一个人。到时候有顾立冬帮忙,很多事情应该不会太难。

写写画画,时间就过得很快。而外头院子则是渐渐热闹起来。

“燕子,出来跟咱老邻居聊聊呗。”冯大妈的声音从院子外传了过来。

屋子面对院子这一面墙,除了一扇门外,就有一扇窗。而窗边正好就摆着书桌。

这会儿冯大妈一喊,何玉燕抬头就能看到对方在院子朝自己招手。

在她身边坐着的,还有隔壁江婶子、对门曲大妈三人。这三个人是大杂院比较好相处的。何玉燕把笔记本一收,直接就走了过去。

“立冬今天出车了。你一个人在家要是无聊,就出来跟我们说说话。如果跟咱老婆子没话说,还可以去找咱院子的小媳妇。像朱家的招娣没有工作,天天在家带孩子。你跟她年纪差不大,可以聊聊。”

冯大妈热心地介绍这大杂院的小媳妇情况。

“下班后还能跟曲大妈家的丽敏、隔壁程茉莉、前院的沈小妹一块儿说说话。”

这几个人中,除了孙丽敏,其他两个都是这几年嫁到大杂院的小媳妇。

“等建设他媳妇嫁进来,就又多了一个说话的人。”

何玉燕对别人的好意还是领的。但跟董建设的媳妇说话就免了。

她笑笑不说话,就坐在那听着三人说起顾立冬小时候的事情。

“你是不知道,立冬刚被顾老爷子抱回来的时候,那样子一看就是刚出生没多久的。当时天气刚好是立冬,那个冷哦!还下着鹅毛大雪。听老爷子说,这孩子是被一张报纸裹着,直接丢在垃圾堆的。”

冯大妈说起这个满脸都是怒意:“那么冷的天气,那孩子抱回来整个儿都发紫了。要不是林老爷子懂些药理知识,当时就救不回来。也不知道哪个当爹妈的这样狠心。大冬天就丢孩子。”

何玉燕是知道顾立冬很小就被收养的。但没想到居然是刚出生不久。而且旧报纸包着就丢垃圾堆。显然,干这个事情的人不太像亲爹亲妈能干出来的。

特别是顾立冬还是个健康的男婴。

“那当时有找过警察吗?”

曲大妈一听,立马说道:“怎么没有!当时就找了。但派出所那根本没人报案说丢孩子的。最后顾老爷子寻思着干脆自己养得了。”

听到这些,何玉燕心中有了些计较。但她没吭声,准备看大妈们说这些的用意。

果然,接着就听到江婶子说:

“立冬这身世你是知道的。他从小在咱院儿长大。大家关系都还可以。郑大妈那人就是那样,说她坏也没坏到底。你刚嫁进来,就跟她完全闹僵了。外头的人不知道,怕是不知道怎么编排你们夫妻。”

何玉燕也没反驳,耐心等江婶子说完,这才道:“婶子,我能说的就是只要郑大妈跟董家其他人不来找麻烦,我就不会怎样。”

话题到这里就打住,何玉燕也回家继续写自己的人生规划。顺便吃了几片昨天烤好的猪肉脯,心情那叫个美。至于旁人如何就不是她该在意的。

中午,直接用一早就上锅熬的筒骨汤做汤底,加了把挂面,一个煎蛋。简简单单就是一餐。

但何玉燕觉得自己吃的简单,搁旁人眼中就有点奢侈了。

这不,在西厢房耳房边上水槽洗东西的孔大妈,看到何玉燕端着这么一小盆香喷喷的面条出来。简直口水都要流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