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章(第4/6页)

何玉燕听着黄大姐在那唠唠叨叨,越听越觉得不对劲。

原来,这罗财15岁就结婚了。一共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。大儿子、大女儿前后脚结婚了。二女儿这段时间在说亲。小儿子是最小的,还没到说亲的时候。

这二女儿说的亲事比较远,距离罗家大队坐牛车也得三个多小时的三家大队。这三家大队以前叫三家村,是由三个大姓组成的村落。

三家村虽然比较远,但那边盛产白梨。市里的罐头厂都过来收购。日子过得比他们罗家大队要滋润不少。

而二妞要结婚的对象,家里更是有个姐姐嫁到北城的工人家庭。听说隔几个月就给家里拿钱。有时候是几块,有时候是十几块。反正,大伙儿都说这家人的姑娘是个能干的。

“黄大姐,这二妞说亲事的人家不会是姓徐的吧……”

何玉燕不好意思打断了黄大姐的念叨。因为她已经有了些想法。

果然,黄大姐听到何玉燕的问题,立刻点头:

“就是姓徐的。听说那家子除了嫁到城里的大姐。头上还有四个姐姐。大伙儿都说二妞嫁进这种人家是享福。我呸。就这样五个姐姐的家庭。哪天二妞不生几个儿子都不成。”

何玉燕听到这里已经相当无语了。不为别的,因为这个什么二妞要嫁的人家,居然是她大嫂徐大妮的娘家。这可是……

顾立冬见媳妇儿的表情有点怪异,低声问怎么呢?

何玉燕摇头,示意对方晚点再说。家里的那点糟心事,没必要拿出来在人家家里说。

饭后,大伙儿收拾心情就一块儿上山了。

上山的路上,何玉燕找了个机会,把事情跟顾立冬一说。顾立冬也忍不住嘴角抽抽。

“这……这还真是巧合。”

可不是嘛!上次她家盖厕所,二哥还在那嘀咕大嫂要钱给她娘家弟弟娶媳妇。敢情是娶罗二妞。这样的缘分可真是让人不知道该说啥好了。

“前头是我们摘野菜的山坡。咱过去走走。”

何玉燕听到黄大姐招呼,收拾好心情跟了过去。

这边的山海拔不算太高,也不是深山老林。最起码没有豺狼虎豹。何玉燕知道男人想去打兔子。干脆挥挥手让男人先走。自己跟着黄大姐就成。

“哎,这些个男人哟,听到可以打猎,就一副自己已经抓了很多猎物的嘚瑟样儿。”

黄大姐边调侃边教何玉燕辨认野菜。她是看出来了。别看这姑娘是个普通工人家庭出身。但说话有水平有文化。相对的,对于农村的很多风貌特别陌生。

有人教,何玉燕自然学得认真。不远处,跟着他们过来的罗红星小朋友,已经在斜坡上寻找起野花来。大鹅这只聪明鹅,则是在何玉燕边上,时不时低头啄食山坡上的野草。

孩子时不时传过来的笑声,加上偶尔大鹅的鹅叫声,让两个大人也跟着笑起来。

“筱美,你大姐跟她对象一起来看你,是不是准备结婚啊?”

几个女知青背着背篓朝这里走过来。这几天地里的活儿不多,她们就被派来打草。这草无论是喂猪还是喂鸡鸭鹅都是可以的。晒干后可以放到冬天给村里的猪吃。

“可能是吧!”

孙筱美其实也不确定。反正她大姐跟那对象是同学,都是知根知底的。结婚也很不错。而且大姐的对象在城里有工作。大姐跟他结婚后就能想办法回城了。

不像她,虽然下乡的地方是北城的郊区。听着还是北城人。但是,下乡就是下乡。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。这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头。

几人边说话边走了过来。而何玉燕被动听到的事儿也不少。

哦,原来那个被人围着的女知青叫孙筱美。这人还有个在大西北下乡的大姐。这大姐还有个对象在北城上班。

这种组合在这个年代还是比较常见的。虽然何玉燕觉得这孙筱美的名字有点耳熟。但这会儿她也没多想。

“筱美,看那只鹅。”

几个女知青聊天聊得意犹未尽。回过神来的时候看到大鹅,一个个都很激动。

“哎,要是这大鹅是我们的就好了。以后让它天天给我们抓鱼。等鹅不会抓鱼了,还能炖着吃。”

听到这话,何玉燕瞬间就想翻白眼儿了。这大鹅是她家的,她都舍不得天天让鹅抓鱼。这些人倒是想得挺美的。还炖着吃呢,脸呢?

这几个知青估计是不知道何玉燕的耳朵那么灵敏。在她们附近逗留后,居然还冲着她们挥手致意。

下午三点多,何玉燕跟黄大姐带着一娃一鹅先回家了。

她们两挖了不少野菜,晚上准备包野菜饺子。饺子用的面粉是何玉燕他们带过来的。饺子馅料里面的肉,则是老罗带回来的。

包饺子这手艺何玉燕是真的没有。她除了会煲些养生汤,啥都不会。索性就帮着把野菜收拾出来。擀皮包饺子的事儿只能其他人干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