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(第2/7页)

“这……这瞧着怎么像是饥荒年代那会儿……”

饥荒年代,谁家有粮食,都会有人上门来讨。而现在的日子虽然物资不丰富,但绝对饿不死。居然还有人好意思上门讨吃的。

顾立冬接过话头:

“哎,自从赵家出事后。他们家虽然没有明着分家,但赵老大、老二都不乐意给家里交钱了。听说吃饭的钱都是靠赵老三的工资。这家人口又多。这不,天天就是窝窝头配腌菜。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,孔大妈每到饭点,就端着碗去家家户户讨要些吃的。”

这听起来好像很可怜,但是何玉燕却可怜不起来。

因为孔大妈这样讨吃的。结果要到的东西,她一口都舍不得。而是都给赵老头吃。偶尔有多的话,还分给六个孙子吃。就这,还要每天照顾赵老头。端屎端尿,擦身喂药。

这样的生活带来的后果之一,就是孔大妈比赵大爷没出事前,瘦了快二十斤。每次何玉燕看到她,都觉得自己看到一副行走的骷颅。

大杂院、街道甚至是厂里不是没给过他们家帮助。

但是,一来这家出事的原因就不太光彩。很多掩盖在里头的真相不为人知。

二来就是赵家老大、老二这两个儿子,都不愿意出钱。

三来就是赵大牛、孔大妈夫妻也不敢真跟大儿子、二儿子撕破脸。

总总权衡之后,事情就变成这样。

孔大妈顿顿上门要吃的。大家给了她不说谢谢,不给也好像没以前那么蛮横了。

基本上这个时候,家家都会匀一些吃的。何玉燕家也不例外。反正就当做个善事。但为了防止被人当成冤大头,他们家每次给的都是整个大杂院最少的。

何二哥觉得自己简直是开了眼界。

吃过饭后,何二哥就回家了。走之前叮嘱他们这个周末要早点去家里。大哥分到房子,这几天就回搬过去。周末就是去看个房子,吃个入伙饭。然后,更加重要的是老何家的分家事宜。

下午,夫妻两人都在家里做腌菜跟泡菜。他们家做的量不大,就五十斤装的瓦缸,各做一缸。

做腌菜很简单,就是把清理干净的大白菜,放到烧开水的大铁锅里,一颗一颗把菜焯菜。之后稍微把水晾走一些后,就放到瓦缸里面。菜摆一层,均匀撒上盐巴。

然后再次重复这样的动作,直到把瓦缸装满。最后再上面盖一块木板压着菜。然后再在木板上一块大石头。这个动作是为了把菜里面的水分压出来。

这样就算是做好腌菜了。

往年这些腌菜做好后,大家一般都会放到门口。但是今年因为好几家都收拾了,围墙边上的空地。所以,就把腌菜缸子放到那了。

何玉燕家也是这样。

之前墙后面的空地,早已经修了个方方正正的厕所。厕所对面还有一块狭长的空地。对应的就是他们住的厢房后面。

这整一块地方已经用砖头间隔开来,成为他们家的私人领域。

腌菜缸子放到这里发酵就好了。

至于泡菜,做法则是不太一样。用到的材料更多。但是,泡菜的味道何玉燕更加喜欢。

夫妻两人在屋里做腌菜泡菜。院子里的大妈、婶子们同样如此。

她们在忙碌的时候,大杂院的孩子,就在一口一口大缸之间来回跑动玩游戏。但只要是老赵家的孩子过来。这些孩子就会被家长喊回家里。

这不,何玉燕弄完腌菜,去厨房拿东西的时候,就看到赵二宝领着几个弟弟回到了前院。至于赵大宝则是没看到。

“别看了。他们家的事情就是一本烂账。”

顾立冬见媳妇儿的样子,就知道她在想啥。

“这家子的事情要真正解决,唯有他们的长辈醒悟。”

何玉燕也知道是这么一个道理。尊重他人命运。

接下来几天,家里陆陆续续拉了不少冬菜回来。等把这些都收拾完后,整个大杂院的公共地窖,已经塞得满满当当的。自家位置不够放的人家,则在在门口也堆了一大堆菜。平时用塑料布遮挡。

周五这天,是一年一度的立冬节气。二十二年前的今天,顾立冬被顾大爷从垃圾堆里捡了回来。那个时候,他身上仅仅裹着一份旧报纸。

捡回来后,因为不知道顾立冬的出生日期,上户口的时候就把立冬这天,作为顾立冬的生日。

一大早,何玉燕就起床给男人做了一碗长寿面。这个时候没有蛋糕卖,家里工具缺失也不好做。但长寿面还是能做出来的。就是这面条端出来的时候,何玉燕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。

穿越前她是南方人,不会做面食。这手艺不会因为穿越后,马上就成为面食专家。

这不,看着顾立冬吃着那厚实又长短不一的面条时,何玉燕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