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章(第4/6页)

这个时候已经晚上七点了。但是院子里还是有好多人。大家不是在聊高考报名的。就是在聊高考资料去哪里找的。

见到何玉燕回来,在人群中的冯大妈眼睛一亮。趁着昏暗的天色,悄咪咪从抄手游廊绕了一个弯,直接来到何玉燕家里。

“是不是有好消息?”一进门,冯大妈就小声问起来

已经打定主意给冯大妈一套书,何玉燕就干脆点头。

“有一套新的,刚从娘家带回来。我哥哥帮我找的。不过我自己也有一套,就把这套给你了。”

说着,让顾立冬从堂屋角落放着的背篓里,掏出一套用绳子捆着的学习资料。

“大妈,这书你可别现在拿出去。我怕大家看到了会有意见。”

这个冯大妈自然是懂的。何玉燕下午不在家里不清楚。一整个下午,不说他们大杂院。就是胡同的人,都有不少凑过来打听复习资料的事情。

都知道他们大杂院有当司机的,有在回收站工作的。也有高中毕业的。都想着他们大杂院有高中的书。问着能不能匀一套出来。

要是别的事情,冯大妈可能会大方。但是涉及到孩子的未来。对不起,她要自私一次。

于是,这一次的送书行动,最后是在晚上十点多,众人回屋里睡觉后。曹德学这才偷偷过来拿的。

当然,大杂院不止曹家着急。

已经有意向参加考试的还有好几个人。

比如住在东厢耳房的许家夫妻。两人年龄都不到三十。平时跟大杂院的人很少有交集。但是为了打听哪里能找到高考复习资料,一晚上都跟大杂院的大妈们套近乎。

再比如前院的吕伟文,沈小妹的丈夫。同样找他那当副厂长的叔叔,打听哪里能弄来高考复习资料。

还有董家的董建设,自认为忍辱负重终于当上副科长的男人。也正在为复习资料烦恼。

当然,他比旁人还多了些压力。因为他不止要准备自己的那一套复习资料。更要准备多一套,寄给远在大西北下乡的孙筱柔。

这两年多,筱柔一直在大西北苦熬着。没能等到多少回城的机会。去年运动结束后,他想运作一下,把人弄回来。偏筱柔下乡的那个地方,不少知青已经办了病退手续。

筱柔慢了一步,就是想弄也弄不到这个病退资格。

没法子,只能等着今年看情况。

没想到这冷不丁高考就重启了。

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回城机会啊!参加高考,考上大学,正大光明回城。可比那些办病退回来的知青要好不少。

要知道这年头查得严。这办理病退也是要真的有病的。

就比如筱柔那有个男知青。为了能办病退手续,硬生生把自己的大腿骨给砸了。听说治好后走路也不利索。虽然是回城了,但人也残废了。

所以,能有一个堂堂正正回城的机会。董建设比任何人都要高兴。而这个复习资料,就是考试的关键。

这一晚,不少人因为高考重启而激动。同时,也因为复习资料的缺失而焦急。

等到第二天的《人民日报》刊登了高考的具体招生安排,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后。这些人的焦虑就加深了数倍。

居然只有两个月,只有两个月能用来复习。

时间的紧迫,加剧了人们的焦虑。特别是放下书本好些年的人,就更加迫切起来了。那些孩子在边远农村下乡的,掰着手指数了数找到复习资料。然后给孩子寄过去,再到孩子收到,这个过程大半个月就要没了。

就是在这样紧迫的时候,何玉燕家里来了一波又一波借书的人。

他们这一次也不说要说了,就让何玉燕借给他们抄。

刚好过来给何玉燕送资料的顾明霞,看到这个情形,帮着把人请走后。把门一关就提议:“要不搬去小四合院那住?那里独门独户,清净得很。”

小四合院被何玉燕夫妻两买了这件事情,顾明霞很早就知道了。双方也没特意提起这个房子。就是顾明霞偶尔会感叹,哥哥的房子最后被侄子买了,也算是一桩缘分。

何玉燕也考虑到这个,但是住在大杂院孩子有人可以一起玩。隔壁江婶子还能搭把手。这可比住在小四合院要方便不少。

她准备再看看,如果实在不行,就搬去小四合院住一段时间。

送走了顾明霞后,何玉燕刚想关上家门。结果就被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郑大妈给拦住了。

“立冬他媳妇,你那什么高中复习资料,借给我家建设看看吧!”

自从嫁进来那天撕破脸后,何玉燕几乎没怎么直接跟郑大妈对话的时候。

对方也知道自己讨厌她,几乎不会自讨没趣。

但是现在,听听说的是什么话。

“你去找别人借吧!”多的话何玉燕不想说了。只丢下这么一句话,就眼明手快地把门给关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