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章(第2/6页)

吃完饭从饭店出来,一路上都能见到摆摊儿的。卖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。估计因为快过年了,买东西的人络绎不绝。

这样的景象看得何玉燕都想出来摆摊卖东西了。

回到大杂院,大妈们也在讨论买年货的事情。

“哎,燕子你来得正好。你家缺肥皂不?晌午有个小伙子背了一背篓的肥皂过来。我们院儿都给他包圆了。你要的话,给你匀一块?价格可便宜呢!”

江婶子看到何玉燕,热情地问起来。

何玉燕摇头感谢,一家人回到家里。

不过,也没休息多久,就有客人上门来。

“这是我女婿金柱子,他平时忙着酱油厂的事情。想着你们可能没怎么接触,我就当个中间人把他带过来。”

西厢房孙家的孙大爷局促地站在那,把事情说完后,还不忘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。

叫做金柱子的男人,确实跟他们家的往来不多。还有金柱子的媳妇,也就是孙大爷的独生女儿孙丽敏,跟他们家来往也不多。

这夫妻两人是大杂院唯二的工作狂。除了吃饭睡觉,大部分时候都会呆在厂里发光发热。

何玉燕看了看金柱子手里提着的东西,对他的来意多少有了些猜测。

果然,对方等老丈人介绍后,就开口道:“这是我们厂子生产的酱油。我有个事情想请你帮帮忙。”

金柱子应该打听过顾立冬的为人,并没有拐弯抹角。直接就把目的说了出来。

“我们酱油厂仓库里积压了一批老酱油。本来寻思着过年这段时间卖完的。但是供销社那边说最近酱油不好卖。暂时这货调度不到那边去。厂子快爆仓了。账上的钱不多。厂长等着回货款,好给工人发过节福利。”

金柱子估计也知道自己是来请求帮忙的。说起话来十分真诚。

“我就想着能不能请你帮忙。把我们厂子的库存销掉一部分。”

何玉燕坐在边上听着这一番话,不由感叹一声。

金柱子所在的酱油厂并不是什么大厂子。要是是大厂的话,他一个跟着知青媳妇回城的农民,也不能够进去当技术工人。但是,这厂子生产的酱油也是货真价实的好。并不像后世那样有一大堆科技与狠活。

供销社那边说卖不出去酱油,估计跟今年市场松动有关。

酱油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,很多人都有做酱油、大酱、辣椒酱的手艺。这政策松动,卖这些的人就多了。供销社的货价肯定比外头卖的要贵。老百姓也不傻,自然会买外头的酱油。

顾立冬也想到了这一层,自然不会拒绝。但他十分直接:“酱油这东西年前这段时间能卖不少。但是,价格我可以肯定,不会给得太多。最起码会比供销社那边给的价格要低。”

只有低价才能促销。

金柱子没想到顾立冬连酱油都没试味,就答应帮忙。乐得笑出一口大白牙。

手里提着的酱油更是一直往顾立冬手上塞,一副十分感激的样子。

顾立冬好笑地接过了这一瓶子酱油。在孙家翁婿的千恩万谢中,答应明天让人去酱油厂谈谈拿货的事情。

“没想到咱还能这样帮人。”

这个时候,全国范围内还处于卖方市场。偏北城这里物资比较充足。这酱油又不是生活必需品。毕竟盐巴也能解决营养问题。加上金柱子所在的酱油厂也不是什么大厂子。这才出现这种意外状况。

何玉燕说着,自己都感慨起来。

“那酱油到时候是拉到郊区那边去卖吗?”

顾立冬点头:“价格低的话,人们肯定会倾向于买,而不是自己做。”

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,顾立冬忙着协调酱油的销售运输。何玉燕则是着手准备年货。

距离过年不到半个月的时间。往年的年货都是提前一两个月准备的。今年因为夫妻两人一个忙着工作,一个忙着读书。年货拖到现在才开始准备。

好在,市场开放了。出门去到外头,沿街时不时就有摆摊儿的人。不少东西都能从小摊上买。

这个时候的小摊儿卖的东西还是比较实在的。除了价格可能有点水分,商品暂时没有多大的毛病。

何玉燕就是在小摊儿、百货商店、供销社、菜站这些地方来回倒腾。不到三天的功夫,就把家里的年货置办的差不多。

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二哥如同往年一样,朝家里开始送农副产品这些年货。

二哥送了年货后,顾立冬的那几个好兄弟,也跟越好一样,一个个上门来送年货。

就连那天过来请求帮忙的金柱子,也悄咪咪地送了些年货过来。说是酱油厂的厂长送给他们,感谢他们帮忙销售酱油。

何玉燕知道这酱油卖的不错。年货收得也很心安理得。同时,也觉得酱油厂的厂长是个好人。不然,有些厂子是宁愿东西坏在仓库,也不会找他们这种私人帮忙销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