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章(第4/6页)

这一批进来实习的,一共就只有五个。这三人应该是其他学校的。

三人见到何玉燕进来,眼神中带着些惊艳。然后一个十分有领导派头的男同志直接开口:“既然我们到齐了。要不先自我介绍一下?距离报道时间还有十分钟。”

其他人一听纷纷应和。

何玉燕倒是无所谓,直接走到路大妞身边坐了下来。

领头派头男同志先开口:“我叫肖飞,人大的学生,北城人。在学校一直在学生会工作,是学生会的副会长。”

这大小算是一个官儿。坐在肖飞附近的两人发出哇一声惊呼。

这两人的哇声显然让肖飞十分受用。

“你们两呢?”

发出哇声的是一男一女。男的叫言格,工业大学的,也是北城人。女的叫王凤儿,清大的,河省人。

何玉燕见大家都说了,也按照这个格式介绍了自己。

卢大妞是最后一个自我介绍的。

当听到卢大妞也是北大的,这三人的眼光就变得怪怪的。

“原来你们两是同学啊!听说今年的国家图书馆只要了我们五个实习生。最后能留下几个就不清楚了。我们专业其他人都去了市里、学校、各大单位的图书室、档案室。”

他们这一届的学生,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。很多单位都会抢着要。但是,学生的数量对比起岗位,自然是无法负荷的。大部分外地学生,最终毕业后是分配回原籍。除非十分优秀,或者有其他渠道。

而她们这个专业的,国家图书馆、国家档案局显然都是好单位。接下来就是那些重要单位的资料室、档案室。学校或者小工厂的档案室,对比起来就特别逊色了。

何玉燕知道肯定会有竞争。但没想到这还没开始报道了。就有人开始别苗头了。

她挑挑眉,看着肖飞在那夸夸其谈。心里琢磨着他这样爱讲大道理,其实更加适合街道办的工作。但看这人自信的模样,还有身上的穿戴。大概能猜出这人有些背景。

好在,肖飞也没能说太久。因为负责办理报道手续的工作人员来了。很快他们各自办好手续,就跟着带他们的刘大姐,开始在国家图书馆参观起来。

国家图书馆很大,里头保存的书籍报刊以及各种杂质特别多。

何玉燕十分喜欢这样的环境。边走边用眼睛记录着这些书籍区域。心想等以后工作上了轨道,自己就可以有很多好书可以看了。

当然,好书她暂时没看到。马上就在报刊杂志区看到董建设。

何玉燕叹了口气。假装没有看到这个人。但刘大姐带着他们经过董建设的时候,何玉燕清楚看到了董建设在做什么。

这见他跟前的桌上摊开了一张北城行政区域图。上头有很多不同的标注。而董建设则是拿着笔记本,正在抄录一些地名。

外人瞧着这些地名,肯定觉得很莫名奇妙。因为这是北城十分普通的地名,搞不懂董建设为什么要在好看的硬皮笔记上,随便抄录着这些地名。

然而,何玉燕却在看到那些地名以及区域后,脑子仿佛被打了一个闷棍。震得她耳朵嗡嗡作响。

然而,这这样的嗡嗡声中,之前一直在心口萦绕的问题,终于有了答案。

天啊!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?

实习第一天的上午,因为这个事情,何玉燕觉得自己过得有点浑浑噩噩的。

当然,主要是因为她发现的事情,让她十分震惊。

如果她的猜想没有错误的话,那现在的董建设,是个很大不可控的因素。

不可控的董建设,其实在何玉燕经过的时候就认出了对方。

但他最近有点忙。而且他对何玉燕的观感太复杂了。暂时还是忙着工作。何玉燕的事情再往后处理就可以。毕竟,现在的事情更加重要。

等他把事情都安排妥当后,董建设会去找顾立冬“谈一谈”的。

接下来几天,董建设再也没有出现在国家图书馆。他开始马不停蹄地四处走动。

毕业后回到原单位这个事儿,也被董建设完全忽略掉了。毕竟那工作确实不赚钱。辛辛苦苦十年,都未必有他现在赚得多。

四处走动为了结交一些有用的朋友。这些朋友很多在这个时候,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商贩。

结交朋友之余,董建设还得找人帮忙留意房子的事情。最好是自己圈出来的那些地方。只要买下,今年内就能赚回好几倍的钱。

只要有人卖那些地方的房子,董建设总是能第一时间赶过去,把房屋转让手续办妥。

就这样不到一个月的功夫,董建设名下已经有二十多套平房了。这些房子要买下,花的钱很多。但都是董建设自己赚来的。

是的,董建设自己赚来的。

说起来,董建设能翻身的关键,就是在群年翡翠公盘上的那些精彩表现。大家都觉得他能干会说,而且赌涨的几率比较大。所以帮人赌石赚取咨询费的同时,董建设还自己买了些毛料。成功的概率惨不忍睹。但也比很多专家要厉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