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神眼识遗宝(第2/3页)

“哦,放心。”

陈坊正顿时会意,带着他从土地庙侧门绕进,还特意将门合上,守在外面。

张彪进院后,立刻眯着眼睛打量。

土地庙并不大,只是在小院内建了个小瓦屋,敞口无门,两面木刻对联写着:施善缘普济乡邻,烧香客百事顺心。

院内黄土铺地,空无一物。

要有东西,多半是在瓦屋内。

张彪的注意力,首先被那土地公塑像吸引,满脸慈祥,长须垂膝,长期被香火熏陶,已有些发黑。

本想用灵视之眼,却想起之前的信息:“泥塑的俗神庇护不了众生”。

看来宝物应该不是这个。

使用灵视之眼,颇为损耗精力,今日连续使用几次,已有些精神疲惫,不能随便乱来。

随后,他又看向香炉。

之前信息提示:百年香火,总会孕育些东西。

多半就是这个。

果然,灵视之眼运转,再次感到艰难。

不一会儿,脑中涌上信息。

陈年香灰(黄级一品)

1:土地庙香火不绝,积灰成山。

2:道由心学,心假香传,庙中无俗神,香灰留残愿,聚拢汇集,可辟邪、解蛊、破阴魂残念,用途多多。

3:使用此物,须有相应方法。

4:百年祈福,再多的虔诚,也只化作余烬……

果然是香灰!

看信息,并不是什么强悍宝贝。

而且,还需要相应方法才能使用。

但其又提到可辟邪、解蛊、破阴魂残念,这些东西他从未见过,难道这世间真有什么妖魔鬼怪。

虽然不解,但岂能空手而归?

张彪看了看周围,在墙角处找到一个盛水的空坛子,将炉中香灰装了满满一坛子。

出了庙门,和老坊正打了声招呼,便在其不解的目光中,抱着坛子直奔家门而去。

他的院子,在坊市东侧。

虽是普通民居,但院内却颇为宽敞,不仅有颗高耸的枣树,还摆放着石锁、箭靶等练功之物。

这便是张家在此居住的原因。

京城居,大不易。

虽是六扇门捕头,但也只有安贞坊这种平民区,才能置办下这么宽敞的院子。

两进的院子,十几间瓦房,自双亲去世后,只有他一人独居。

张彪也习惯了这种生活,端着香灰坛子回到厢房,很快便亮起了灯光。

此时已是日暮西山。

那戴着光环的黑日,染红了整片天空,晚霞好似大片的血色龙鳞,瑰丽梦幻。

或许是没有发生什么可怕的事,再加上朝廷派了官员到各坊安抚,百姓也渐渐安定下来。

张彪就着中午冷菜,随便对付了一口,便开始研究那坛中的香灰。

黄级一品,按理说应该是宝物。

但他怎么瞧,都只是普通的香灰。

也不晓得,使用这玩意儿要用什么法门。

玉京城中,龙蛇混杂。

既有道观庙宇的和尚道士,也有各坊市私底下帮人看事的巫婆神汉。

以前认为这所谓的玄门都是骗子,但看来今后还要注意一下。

想到这儿,他将香灰坛小心藏好。

或许是刚觉醒灵视之眼,再加上找到香灰,让张彪有些兴奋,东瞅西看,想要再找个东西鉴别一番。

忽然,他眼睛一亮,快步来到后宅,跃上横梁,从暗格中取出一方木盒。

木盒内,放着几本册子,分别是《断魂刀》、《勾魂锁》、《追魂手》和《三阳经》。

这便是他的家传武学。

张氏一门年代古老,据他父亲所说,三百年前乱世时,还是一个古国将军,后来天下安定,流落江湖,起起伏伏,最终踏入公门。

这几门武学也是不凡。

《断魂刀》分三十四式,刀法严密,紧凑连贯,身法稳健,又擅长虚步藏刀。

《追魂手》既是拳法也是擒拿技,讲究气从丹田起,力从腰身出,拳为阳,掌为阴,连绵不断似追魂。

《勾魂锁》,则是独门武器,乃藏在袖中的锁链流星锤,既能捆人,又能借力翻墙上树。

他父亲张显,便是凭借这几门功夫,在江湖中闯出勾魂神捕的名头。

张彪自己十几年苦练,功夫更上一层楼,不过资历尚浅,没有扬名而已。

唯一古怪的,便是这本《三阳经》。

这是张家武学总纲,其他几门功夫都是追魂、断魂,杀气十足,总纲却风格迥异。

张彪从小便熟读,但上面除了些吐气纳气的功夫,就是教人修身养性。

奇怪的是,那些吐气纳气的法门根本没用,苦练十几年,也没有传说中的气感。

据父亲所说,是因为他家的功夫太过凶狠,所以才需要总纲调和心性。

但张彪总觉得,事情并非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