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七章 师徒相见、东港罪人以及报告大丰收(第3/4页)

有个教授看着话题有点不对劲儿,赶紧扭正过来,“王浩教授,咱们还是说说梅森素数的报告吧!”

……

报告是第二天上午进行。

王浩提前来一天,就是为了让时间不那么赶。

水木大学很早就把消息发布出去,到了上午八点多的时候,一些想要听报告的学者都来了。

数学科学中心就变得很热闹。

这不是举行什么会议,就只是王浩单独做个报告,来的学者都是专门来听报告的,人数就只有一百多个,都是各个高校的教授,最远的来自东港大学,其他大部分都是首都这边的高校学者。

王浩也很早就到了数学科学中心,他见到了一个个听报告的学者,和他们分别握手、寒暄。

当走到一个五十多岁老教授面前的时候,王浩抬起了手顿时愣在了原地,老教授盯着王浩明显有些激动。

“潘老师?”王浩迅速反应过来。

他见过好几个东港大学的教职工,但潘卫国绝对是很特殊的一个,因为潘卫国是他的博士导师。

导师和学生的关系,有的亲近、有的不亲近。

潘卫国和他就属于非常亲近的那个类型,只不过在离开东港大学以后,他就没有再和东港那边联系过了。

现在能看到潘卫国,王浩也感到非常的惊讶。

“王浩啊!”

潘卫国握住了王浩的手,用手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胳膊,带着激动的感慨道,“有段时间没见了,你在西海大学这段时间,做出了那么多的成果,真的是给我长了脸。”

他说着甚至掉了两滴泪。

王浩看到潘卫国也感到很亲切。

潘卫国是前身的导师,但他继承前身的记忆,自然也有一定的情感,他也稍稍有些激动的道,“潘老师,能再见到你,我真是挺高兴的,最近还好吧?”

“好,当然好啊!”

潘卫国满脸都是笑容,“你的名声洗清了啊。真的是……”他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,很直白道,“我这才有脸来听你的报告。”

两人说着话。

旁边人才知道潘卫国是王浩的导师,而他们说的明显就是东港实验事件。

潘卫国继续道,“可惜呀,黄益春那家伙只是降了半级,不过也算是解恨了,我来之前,路上碰到还骂了他,他连嘴都不敢还一句。”

“我跟你说吧,他黄益春只要在东港大学,一辈子都抬不起头!”

潘卫国的话音有些狠厉,说的似乎有些严重,实则就是事实。

其实原因还是在潘卫国和王浩身上,黄益春决定解聘了王浩,结果王浩离开东港大学以后,完成了一个个国际级的大成果。

东港大学调查东港实验事件,发现和王浩完全没关系。

这就让黄益春非常的尴尬,等于说他决定把一个学校的天才,以错误的理由解聘了。

潘卫国骂黄益春‘东港罪人’的话传了出去,学校里好多教职工谈论黄益春,都觉得他就是东港的罪人。

王浩取得的成果越大,黄益春的罪恶就越大,因为那些成果都和东港大学无关,而且每当人们谈到王浩的时候都会提起这件事。

这不是罪人是什么?

潘卫国肯定是解了气,当知道王浩要在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做报告的时候,他就决定过来一趟。

师徒相见,自然有很多话说。

不过现在可不是说话的场合,两人寒暄了一阵以后,王浩就去准备报告了。

十点钟。

报告在数学科学中心的会议厅进行,台下听报告的人数大概有不到两百人。

其中有几个外国人的脸孔,但也是数学科学中心的教职工。

所以王浩也不用再去说什么英文,很干脆的用中文做了报告,他还特别提了一句,“在场大部分人都对汉语更熟练,所以我就做中文报告了,如果有人听不懂,可以去看报告记录,应该会有翻译吧?”

王浩说最后一句看向了左侧一个教授,他是负责整个报告流程以及其他事物的。

那个教授点了点头。

邱成文也道,“做中文报告就可以了。”

王浩站在讲台上,他使用了教学币,效果作用在‘任务三’的质数分步研究上。

随后,报告正式开始。

“你们手里都有我的论文,所以我主要讲一下,这两个函数和梅森素数之间的关系。”

“其中一个是计算用的函数,另外一个是判定用的函数。”

“两个函数都是平面的,只是构造有些复杂,我主要讲一下函数的问题……”

王浩开始认真的做讲解,台下众人也很认真的在听。

他们有的已经对函数理解,有的则是不理解,通过王浩的详细讲解也很快理解通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