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三章 让任何防空体系都失去意义的技术!(第2/4页)

而且这个解决方案,还是直接实现常规导弹的变轨?

对方一个人用了半个月时间,就拿出变轨运算的可行方法?

这也太神了吧!

“怪不得所里一直重视丁辉,数学家真是太厉害啊!”

庞思博想着都感觉非常震撼,随后他也跟着激动起来,能够让常规导弹实现变轨,可以说就让国内的导弹技术,提升了一个档次。

如果技术真能够成熟起来,普及到一些普通型号导弹上,就等于让所有的导弹更新换代。

这是多么大的发展?

最少跨越十年,甚至跨越十五年以上啊!

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,越想就越是激动,好半天才想到了正事,“对了,郑教授,这次确定日期了,下个月三号,赵兴利院士会来。”

“到时候,三区的其他领导也会来,他们是想综合一下现有的高端技术,论证一下未来的研发方向。”

郑国锋听了顿时不在意道,“还谈什么研究方向啊!”

“这不就是方向吗!”

“他们论证什么不管,咱们就要研究这个技术,一定要给它完成、完善!”

他说着站起来,“大家静一静!静一静!”

“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针对这个资料,其中的数学逻辑全部给弄明白,然后一起论证怎么样去实现!”

“等下个月,三区的人来,也让他们看看,我们137所的工作成果!”

“对!”

“大家继续研究!”

所有人都变得非常积极。

郑国峰看着满意的点头,他随后对庞思博道,“对了,也把王浩的名字报上去,我们不能贪功啊。”

“那肯定,下个月三区的人来,报给他们就好。”

庞思博点头说道。

……

数学能干什么?

数学能做的事情太多了。

在应用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数学,而数学上的突破,往往就能带来科学基础的重大突破。

但是,往往顶尖的数学家,并不重视应用领域,甚至对应用完全不在意,他们更在意的是理论研究。

那或许也不叫重视,而是对于数学理论很着迷。

王浩是这样。

罗大勇也是这样。

他们一起论证复杂性理论的逻辑问题,连续一个多星期都在不断的研究,就只是梳理事件的逻辑问题,就能够乐此不疲、沉醉其中。

“N对1依旧是P问题,并没有达到NP的程度。”

“理论上来讲,这一类问题,总有解决的那一天,我们做的只是找到简单方法而已。”

“即便事件的数量再多,它也是有上限的,哪怕是有一亿个时间,从一数到一亿也是可以完成的。”

“我们是从节点出发去分析,事件A非常的复杂,包含很多同类型的事件,但是事件B是固定的。”

“从共性入手是一个方法,但也可以想其他方法,比如设定一个非共性的集合,用集合的方式去描述事件。”

“所有的A事件都对应B事件,而A事件的共性也是很明显的,比如它们都是三维曲线函数的参数,不可能存在其他函数,难点在于参数的不确定。”

“需要……”

两人不断做着讨论,有时候就变成了争论,要么就一起沉默的思考。

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。

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十个小时,就是这样不断的讨论、争论、思考,想不出结果的时候,甚至都开始做怪异的事情。

比如,罗大勇干脆躺在了桌子上,他觉得这个动作可能会让大脑皮层变得更加活跃,结果差一点就睡了过去。

王浩则是站在窗边很长时间,他发现这样思考确实很有意思。

比如,他注意到一只小鸟的粪便,差点掉在一个学生的头上。

这和研究没有任何关系,但偶尔放空思维、分散注意力,也是让大脑进行短暂的休息。

“如果把事件分析倒转过来会怎么样?”罗大勇突然提出这么一个方式。

王浩跟着思考,却有些理不清其中的复杂逻辑。

许超来给两人送午餐。

他把午餐放在桌上,也没有能打扰两人的思绪,王浩和罗大勇还是继续讨论着。

这时王浩忽然道,“许超,你不要动!”

“??”

许超有些不明白。

“你到墙边站好,就是这样。”王浩指挥着许超,一遍观察着继续道,“你会倒立吗?”

“倒立?”

“对。”

许超犹豫了好半天,两手撑地摆了个姿势,问道,“是这样吗?”

“对,能起来吗?”

“当然。”

许超很自信的双手一用力,身体翻过来脚就搭在了墙上。

王浩和罗大勇一起站在旁边,按着下巴认真看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