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五章 科技竞争!超导材料新突破!外行指导内行?(第4/5页)

严士清并不着急去就职,他还是要先把手头上的工作收尾,才能够去西海市工作。

会议结束后,吴晖和严士清一起走着,谈着超导材料的研究,询问他具体的工作计划安排。

严士清道,“最快也要下个月底,我手头的项目还没完成,要安排其他人接手。”

他说着笑道,“这个研究其实也不着急,阿麦瑞肯那边,说的也是先要做理论的研究,而不是直接就研究材料。”

“我过去,还是首先要组建团队,号召一些学者加入,一起做理论的研究。”

吴晖道,“你可以多和王浩教授交流,半拓扑就是他的理论,他在这方面理解的最深入。”

严士清听着点了点头。

吴晖继续道,“材料研究还是要靠你啊,严院士,你在这方面是国内最顶尖的专家,放在国际上都是顶尖的。”

“我们先一步研究出了理论。如果在超导材料的研究上落后一步,放在国际上都很没面子,而且,牵扯到未来的竞争,你的工作实在太重要了。”

严士清笑道,“放心吧,我对半拓扑理论很了解了,而且在这方面很有经验,再有了王浩教授的支持,我很看好这项研究。”

吴晖问道,“你觉得大概多久能出成果?”他说了个对象,“就像是阿迈瑞肯那边说的,制造出转变温度超过120K,工业能够使用的超导材料?”

“这个……”

严士清犹豫了一下,想想道,“三年,应该够了吧?”

吴晖笑道,“三年就能做出来,就太厉害了!”

“我觉得阿迈瑞肯那边也只是说说,他们的目的是说大话、拉资金,我们就是安心做研究,三年啊,真的很期待。”

严士清笑着点了点头。

实际上,他心里还是有些担心的,因为新的超导材料研究,是以半拓扑理论为基础的,已经超出了他的领域范畴,就感觉有些把握不住。

但想想,每个人都是做新的研究,心态倒是也好了许多。

……

西海超导材料实验基地。

参与研究的主要人员,围坐在了办公楼的会议室,一起讨论着接下来的方向。

这是总结会议,也是确定实验方向的会议。

王浩坐在了主位上,他已经看了实验相关的资料,同时,实验资料也让任务灵感值增加了一些。

他找到了主要方向。

现在都是根据实验资料,去确定下一步的实验,他参与到会议中主要还是旁听,因为没有从事过超导材料的研究,他并不清楚具体的研究方法。

这方面,邓焕山就专业太多了。

邓焕山组织进行了实验方面的讨论。

各小组的组长做了工作汇报,然后重新梳理一下制备材料的方法和过程。

超导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,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叫做‘CVD法’,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态原材料导入到一个反应室内,然后他们相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,形成一种新的材料,并沉积到晶片表面上。

这样就可以轻松形成一层材料薄膜。

反应室内的气体是很复杂的,就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,包括应晶片的温度、室内的压力、气体的流动速率以及通过晶片的路程、气体的化学成份、一种气体相对于另一种气体的比率,等等。

王浩旁听的是实验的工作汇报。

在所有的汇报全部结束以后,他就开始问起下一步实验的想法。

整个实验组分为了很多个小组,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的内容,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,都可以说经验很丰富。

当谈及有关下一步研究的方法,每个人都能够说出很多的意见。

王浩就不断听着这些意见,碰到不懂的地方还很详细的进行询问。

这时候,实验组的人就发现王浩确实不懂超导材料的研究,一些很基础的东西都不清楚。

他们也没有小看王浩。

术业有专攻。

王浩是最顶级的数学家,也负责超导理论机制的研究,他研究出了半拓扑理论,已经获得全世界的认可。

现在的超导材料研究,也是围绕他的理论进行的。

所以当王浩问起的时候,每个人都很认真的做讲解,他们也感觉给王浩讲东西是很有面子的事情。

王浩是谁?

那可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数学家,而且还研究出了半拓扑理论。

如此著名的学者,向他们提问也算是不耻下问了。

王浩很耐心的在问,很耐心的在听,过程中也不断让专业的人发表意见,有时候不只是询问一个意见,也会让其他领域的人发表一下看法。

这个研究确实和‘以往’不同。

王浩参与过合金材料的研究,但合金材料是把很多种元素混合在一起,某种程度上来说,可以理解为物理性质的研究,而不是说让元素发生化学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