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七章 竞争?呵呵。刘明坤:王院士,就是不听劝、太固执了!(第3/4页)

梁静叶也下定决心,说起自己的工作问题时,马上认真道,“我们从现在开始,就认真去改善设计,重点解决失超保护系统的问题!”

“我们要努力证明,哪怕是再难、再复杂,也一定能完成……”

……

上级部门和航空集团的支持,速度很快。

在申请资料审批后,只过了短短半个月时间,SMES新团队就已经有了雏形,新来的总计有二十九人,再加上其他人,团队规模达到了三十五人。

依照SMES研发的需求,王浩把人员分成了五个小组,分别对应每一个部门、系统的研究。

其中计算机检测组的人数最多,达到了十个人,他们就负责研发SMES控制系统。

等一切都安排妥当以后,王浩就召开了一次研究组会议。

王浩是SMES研究组的负责人,下面还有个副主任刘明坤,剩下的就是几个小组组长。

刚组建的团队,肯定是很有活力的。

会议开始前,不少人就在讨论着,“我来之前就知道了,科学院电工所里都在说,我们是和潘东的团队竞争。”

“要是竞争不过,就没什么意思了,但是有王院士,没问题的。”

“确实,有王院士,还担心什么潘东,要我看,潘东那个团队,再给他们五年也完不成。”

“SMES技术,阿迈瑞肯那边早就研究过,但我们有最高端的材料,还落后五年,实在不能接受……”

“所以才组建新团队……”

王浩走到门口的时候,就听见会议室里的讨论,他听了几耳朵,不由得问向刘明坤,“什么竞争?怎么变成我们和潘教授团队的竞争了?”

“不是竞争吗?”

刘明坤疑惑道,“大家都这么说,上级就是因为潘东团队研发的太慢,才让我们一起研究……”

王浩道,“当然不是了。我们做的是SMES电池的研究,怎么会和其他团队竞争。”

“潘东团队……别开玩笑了。”

王浩好笑的摇摇头。

潘东团队碰到的问题,梁静叶小组已经来说明过了,主要就是失超保护系统的问题。

简单来说,就是一个体系运作过程中,出现了各种各样的BUG,因为BUG太多,解决了一个,又发现了一个新的,好像永远都完成不了。

王浩倒是不觉得是什么大问题,针对每一个BUG,对他来说,要解决都很简单。

如果没有研发SMES电池的计划,他倒是不介意花点时间,帮助潘东的团队解决几个问题。

关键是,他们也要研究SMES技术,再浪费时间就没必要了。

刘明坤不理解王浩的意思。

SMES电池?

虽然研发项目确实是SMES电池,但大家一致都认为,‘SMES电池’就只是口号而已,因为‘SMES电池’研究,基础就是攻克SMES技术。

做个简单的比喻来说,连大型核电站都造不出来,还想造出核动力电池?

开什么玩笑!

换做SMES技术,也就是超导磁储电技术,意思也是一样的,先要能造出大型SMES储电装置,才能去研究制造SMES电池。

……

SMES研发组会议。

王浩最开始就说明了一个问题,“这里,我强调一点。”

“我们并不是要和其他团队做竞争,我们是做单独的研究,目标是SMES电池。”

“SMES技术,也只是第一步!”

王浩说完也不管其他人的想法,就开始说起了研究的问题。

现在他们拥有的是潘东团队那边的基础资料,也就是SMES储电设备,各个部分的拓扑(平面图)资料。

拓扑资料是最基础的资料,只包含各部分名称和用途,具体的结构、制造细节等,还是要做专门的设计。

王浩针对说了起来,“接下来我们的工作,就是针对各个部分进行论证。”

“比如,整体设计,每一个组长都要交上三份设计想法。”

“还有,每个小组,针对负责的部门,也交上三份设计想法,我们在下次会议上,针对每一个部分,每一个设计想法进行讨论。”

从整体设计,到部分设计,再到细节设计。

这就是王浩的研究方法。

在和其他人讨论时,他总是能知道正确的方向,自然就可以直接针对设计进行讨论,找到其中最适合的,把控整体设计再到细节问题,全部都讨论一遍,最后就能拿出一个可行方案。

其他人也都去做准备了。

任何的研究都是从论证开始的,尤其前沿科技的设计问题,就肯定要反复的论证。

在确定了所有设计后,才会去投入制造试验品,随后不断的调试、修正问题,慢慢的去完善。

好多科技应用领域的研发过程都是如此。

王浩的做法并没有什么新奇性,倒是让好多人稍稍有些失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