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九章 隐形护罩,分离新技术,钟民革:下次,一定不说话!(第3/4页)

王浩对于新发现也非常感兴趣。

他决定抽时间去航空材料院看一下,也许就能从实验过程中,看到一些没有想到的东西。

到时候,研究就会有进展了。

……

现在王浩还不能过去,和曹东明通了话以后,他交代了一下材料研究中心的工作,就乘车去了湮灭力场实验基地。

这次是去接待一下参观团队。

前来实验基地参观的是湮灭科技公司团队,总经理钟民革亲自带队过来了,其他还有技术部的核心王金路教授,以及其他技术领域尖端人士。

他们是申请了好几次,才确定来湮灭力场实验基地参观的。

湮灭科技公司可不是一般的公司,技术部可不是随便能进的,每一个进入技术部的,都是军方、航空集团所属机构的学者,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保密机构。

王金路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严格的说,他是一名工程师,三年前评上了工程院院士。

湮灭科技公司团队来湮灭力场实验组参观,和王金路的强烈要求也分不开,他们做制造技术研发,必须要深入了解强湮灭力场,而公司的制造设备都是固定好的,根本无法用在研发。

他们过去的工作根本没有任何成果。

强湮灭力场发生设备不能变动,能变动的只有上面运送材料的设备,可因为对强湮灭力场发生技术没有充足的了解,他们只是试着去改善制造过程,以至于到现在,湮灭科技公司依旧没有实现自动化快速生产。

当来到了实验基地,王金路马上去看了湮灭力场发生设备。

实验设备和制造设备不同。

湮灭力场的实验设备,一切的复杂构造都是摆在眼前的,能够看的非常清晰,只可惜实验设备上方被螺旋磁场设备包围,就干脆什么也看不到了。

王金路只好找到王浩,不断的询问技术相关问题。

他们的研发方向是简化设备、改善制造相关的技术、设计制造流程,实现更高效的磁化材料制造。

湮灭科技公司建立的时间不长。

新科技方向领域的制造,自然没有什么前例可言,一切相关的技术都要慢慢的积累。

现在湮灭科技公司的问题是,材料制造压力大、效率却相对较低,他们有三台强湮灭力场发生设备,场力强度都在7.8倍率左右,每一台设备每一次只能开启两到三个小时,关闭以后就要进行检测维护。

设备的检测维护是个问题,制造效率也是个问题。

锂元素化合物的磁化,只是过一遍场力而已,磁化铁材料也是一样,把材料放到强湮灭力场中,再拿出来就已经磁化完成,所需的时间有几秒就足够了。

但是,强湮灭力场对于电力、设备、器械的干扰作用,就不能让运送设备通过强湮灭场,而他们还没有能设计出能使用的运送材料的装置,也就没有实现高效的制造流程。

这也直接影响了制造效率。

湮灭科技公司有两种产品,一种是磁化铁材料,一种是磁化锂元素化合物,后者相对还好一些,大批量运送过一下场力就可以。

前者,则带来很大压力。

现在磁化铁材料使用最多的是科研机构,因为铁本身就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,研发方向就非常的多。

像是钢铁所、航空材料院等机构,都是大批量使用磁化铁材料,好多研究都干脆不做一阶铁的提取,直接用磁化材料做实验,对于磁化铁材料的需求自然是非常大的。

湮灭科技公司的制造速度根本供应不上,但他们还必须拿出一部分对外销售,来保证公司实现高额利润。

这是一个问题。

再有,就是一阶铁的提取,比上面的问题还要大。

一阶铁材料的售价高昂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提取成本很高,而好多科研机构不具备提取磁化铁材料的能力。

湮灭科技公司就要依靠下一级部门把一阶铁进行提取后,再供应国内一些重要的科研机构。

“我们的提取远跟不上供应……”

王金路摇头道,“铁的用途太广泛了,只是钢铁、合金等方向,就需要大量的材料。”

“我们这次来,也是希望了解最先进的技术,看是否提升制造效率。”

王浩说道,“你们的设备已经很先进了。7.8倍率的力场,至少一阶铁的制造上,不会有太大差距。”

两人正说着的时候,钟民革溜达着走了过来。

他逛完了整个实验间,仔细查看了实验设备,有些遗憾的说道,“真是可惜,你们这个新技术没办法用在制造上。”

“上一次王院士你说的,我明白了。这个设备确实不行啊!”

王浩轻轻点头,说道,“磁化铁材料制造上,确实没什么办法,但是,提取……航空材料院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,或许你们应该了解一下,也许能增加提取效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