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章 核聚变论证会,我们什么时候拥有了如此高端的技术?(第3/3页)

这次的技术论证会议也能归在内部讨论范畴,对外依旧是保密性质的,但收到消息的机构有好几家,参与的学者数量也超过百人,早已经脱离了小型讨论的规模。

科学院物理所、高能物理所、核工业西南研究院、核物理研究所、超导材料研究中心……

等等。

好多大型机构都收到了消息。

他们分别派出了重量级的专家团队,一起集中到了举办论证会的会议中心主厅。

在进入到会议中心以后,学者们还感到不可思议,“我都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进行论证会议。”

“好像前几天才看到新闻……”

“这个项目和王浩院士有关吧?应该有直接关联。”

其他人都点头认可。

现在控制核聚变的主核心技术已经不是秘密,很多人都知道强湮灭力场发生装置,就适合作为核聚变反应的‘容器’。

这方面,国外都有很多报道。

比如,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就提出,可以在强湮灭力场装置内进行核反应研究,一则是反重力场可以降低粒子活跃度,也就是控制反应速度,二则外层强湮灭力场可以吸收能量,让反应容器能承受更高的温度和能量。

在学者们讨论的时候,王浩、汤建军等人一起进入会场。

王浩不是一个人来的,他是临时组建了个小团队,成员包括核物理所的汤建军、高能所的方勇生、核能所的李春、超导材料中心的赵甲荣、武钢研究院的丁宗权等人。

他们各自的研究,都能作为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积累。

比如,丁宗权的团队利用一阶铁,制造出了一种熔点、韧性非常高的钢材,还具有一定的磁力特性,可以作为制造容器外层螺旋磁场的材料。

论证会的主导方是科技部门。

徐老师来到现场给论证会定基调,他第一个发言说道,“我们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,就是可控核聚变工程的技术难题。”

“这是先期讨论会议,大家也都不要有压力。”

“有什么问题、有什么想知道的,都可以开口问、开口说,我们要共同去讨论、去研究,才能知道研究会碰到什么问题,以及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……”

等徐老师定了会议基调以后,就轮到了王浩的小团队上场,汤建军作为代表进行发言。

他的工作是阐述现有的技术基础。

汤建军对于核聚变的研究非常热情,他非常希望论证会议能够通过,还特别做了个精细的ppt,把一个个主要难题列出来。

第一个难题就是点火技术。

核聚变反应的点火需要非常高端的技术,舆论有个说法是‘氢弹需要原子弹来引爆’。

这个说法并不夸张。

原子弹爆炸时的中心温度瞬间能高达一亿摄氏度,刚好达到了引爆氢弹的温度条件。

但是,汤建军所做的PPT上,核聚变的点火就只有一个标题。

他做介绍的时候,也直接跳过转到了下一个问题,“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,高磁场环境制造以及反应控制……”

下面有个老院士提醒说道,“汤院士,你还没有说第一个问题。”

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点火技术,但新的反应容器是强湮灭力场装置,内部则是反重力场,如何实现在反重力场内的核聚变点火?”

所有人都看向了台上的汤建军。

汤建军自信的一笑,说道,“周院士,这个问题可以跳过,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完善的核聚变点火技术。”

“完善的核聚变点火技术?”

“对。”

汤建军认真点头,“这种点火技术,不需要重启设备,也不需要进行内部干涉,随时随刻都能够在外部进行点火。”

他说完看向了徐老师。

徐老师点头认可道,“没错,我们已经拥有了完善的点火技术,这个问题就不需要讨论了。”

“呼啦……”

会场顿时一片哗然。

所有参会的学者都没有想到,汤建军才刚上台就爆出了个大消息,他们竟然拥有全新的、被称作是‘完善’的点火技术。

这项技术连讨论都不需要?

徐老师点头认可?

说明什么?

这说明技术已经完善到,可以解决点火过程所碰到的任何难题!

“我们什么时候拥有了如此高端的技术?”好多学者都忍不住讨论起来,他们实在是太惊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