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五章 研究直流?王浩:万亿美元都不可能!(第3/3页)

他继续道,“每个人都清楚这一点,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金属超导材料的研究。”

“这个方向是走不通的。”

“金属超导支持的直流湮灭力场技术有两大难点,都和材料有关,一个是β元素材料,他们无法获得一阶银、一阶金外的β元素。”

“另外,就是颗粒性材料技术。”

“这项技术只用于我们的实验,不可能泄露出去。”

徐老师听罢顿时安心了。

他一直担心其他机构研究出直流湮灭力场技术,那么就可以顺着他们的方向一直不断进步。

当技术研究走在正确的方向上,早晚都会追上前行者,因为任何技术都是有瓶颈的,不可能一直快速进步。

到时候,技术优势就没有了。

王浩根本就没有担心过,他对徐老师说的话还是保守了,正常情况下,五年、十年的研究根本不可能有成果。

比如,相对容易的高压混合材料方向,底层材料构架有无数种组合,同时又没有相关的理论支持,‘碰巧’制造出场力的可能性太低了,而每一次实验都会花掉大笔的经费。

这个方向投入万亿美元,没有任何成果也是很正常的。

即便有一次碰巧制造出来,没有理论基础的支持,后续也很难再有所提升。

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研究之所以能快速取得成功,是因为有‘正确方向’的指引,在做底层构架的基础论证过程中,他能清楚的知道某一项构架设计是否对‘制造场力’有益。

这才是研究的关键。

王浩和徐老师说完以后,就转到了光速测定实验上。

实验,已经在进行了。

光速测定实验并不是进行一次实验,而是进行多次不同的实验来增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。

这个时间进行了十几天。

在一系列测定实验结束以后,光学组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,之后才确定了最终数据。

会议室。

徐华正做着总结报告,“现在我们已经能确定,五倍率湮灭力场环境下,光速为标准光速的3.62倍。”

“3.7倍力场环境下,则为标准光速的2.73倍。”

这就是最重要的结果。

光学组围绕着实验设备,工作了一个多月时间,目的就是为了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数据。

之所以有两个数据,是因为设备中的强湮灭力场,可以调整为3.7倍力场和5倍力场两个强度。

这个数据让光学组非常兴奋。

他们在光速测定实验的最初,还认为只能测定比标准光速高一点的数据,没想到最低的都超过两倍。

实验公开出去,肯定会震动国际物理界。

王浩的研究组反应则平淡的多,有些人还稍稍有点失落,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保罗菲尔·琼斯。

“不是正比啊!”

“真可惜——”

他说着还不断摇头叹气。

对比光压发动机的需求,光速测定结果并不理想。“按照这个结果,想让光压环境需求降低到一万摄氏度以下,最少要制造出八倍以上的力场。”

“一万摄氏度还是太高了,所以要制造十五倍率,甚至二十倍率的力场……”

他说着看向王浩,“可行吗?”

“技术上没有问题。”

王浩道,“问题在于,强度高的力场达到承载极限所需的能量也会很高,是否可行还是要看实验结果了。”

保罗菲尔·琼斯长叹了口气。

按照他的想法,最好就像是核聚变装置一样,用时一、两年快速制造出空天母舰。

若是研究一直碰到问题,需要的时间就会无限拉长。

总不能等到七老八十才制造好空天母舰,到时候,提起保罗菲尔·琼斯副舰长,就是一个满脸沧桑、坐着轮椅的老头。

那就有点太惨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