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三十三章 第二台设备,宇宙线化学?空间?好悲惨啊……(第3/3页)

在王浩发布了《湮灭物理-黑洞理论》以后,德莱特团队的研究受到了新一轮的冲击,《黑洞理论》提到了电磁风暴,认为其是‘宇宙射线’的主要来源之一。

《黑洞理论》从制造宇宙射线角度所进行的解析,自然就影响到了有关宇宙射线的研究成果。

德莱特还是非常坚强的,他并没有因为研究受到冲击自暴自弃,反正是给王浩发了一封邮件,希望能得到一些湮灭物理对宇宙线、宇宙射线影响的内容。

以此,就能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重塑。

这也是支持他继续工作的动力,即便是不能做出新的研究,他也希望增添湮灭物理的部分,来完善原来的研究。

比如,对于人类可观测宇宙大小的计算。

在湮灭物理的冲击下,原来的数据被认为是不准确的,他就需要了解湮灭物理各领域对于宇宙线的影响。

另外,S波的影响也很大。

S波是直接制造空间,若是宇宙中存在一大块S波覆盖区域,会不会影响到宇宙线的解析,宇宙射线的传播?

如果会有很大的影响,他们做任何的测定都没有意义。

就像是测定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直线距离,方法是测定汽车行驶的路径。

如果车辆通过曲折路径来到目标地点,只是得到了最终路程的数据,就不可能反应出两地的直线距离。

德莱特苦笑的打开电脑,例行打开了邮箱查看,顿时就变得认真起来。

邮箱里有一封新邮件,竟然是来自……王浩?

“是王浩的回复!”

德莱特瞪大的眼睛,他感到非常的惊讶,有很多学者都给王浩发邮件,但能得到回复的是少数。

他还是一名阿迈瑞肯的学者。

两个国家的竞争也影响到了学者交流,就很少有阿迈瑞肯学者,能得到王浩的回复。

“可能是我问的不同?或者说,没什么影响,都是理论问题。”

德莱特打开了邮件,仔细看了起来,看了半个小时左右,他就知道其内容对于他们的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
虽然王浩只回答了几个问题,但写的也是非常认真的,有些内容甚至在公开资料中找不到。

这些都是王浩亲手写的内容,可信度都要比公开资料高多了。

看到最后,德莱特也知道王浩为什么这么认真的写邮件。

邮件最后说需要一些宇宙线化学的资料。

“资料互换……”

“也对,王浩能亲自回复邮件,而且给了这么大的帮助,当然了,我们又不认识。”

德莱特坦然的接受了。

国际学术圈里,资料互换是经常发生的,尤其是同领域的研究。

他马上整理了很多宇宙线研究的资料,打包发送到了王浩的邮箱,还写道,“王浩教授,这是我整理的资料,希望对你们的研究有帮助。”

“如果还有什么需求,发邮件给我,我会第一时间处理。”

德莱特发了邮件以后,想到了王浩要的资料,再结合前一段时间的舆论,也有了一些猜测。

“王浩应该是在研究空间?是真正的空间物理……”

“所以才会用到空间化学相关的内容,宇宙线……可能会有帮助。”

他还是摇了摇头,感觉和王浩相比,自己远远落后时代。

如果他的判断是真的,空间啊!

那可是空间!

这种物理怎么去做研究呢?根本就无法想象。

德莱特觉得科罗特·詹姆斯很可怜。

这家伙担任了格鲁姆湖计划负责人,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。

如果放在学术圈来判断,詹姆斯是顶尖的实验物理学家,而且还有不错的领导能力,是个真正的人才。

可惜……

他坐错了位置,选错了对手!

王浩团队都已经在研究‘空间’,研究真正的空间物理,延伸就可以想象到‘空间跳跃’、‘虫洞’等问题。

格鲁姆湖计划?

他们还停留在‘强湮灭力场’的初始阶段。

这怎么竞争呢?

“好悲惨啊……比我们还值得同情……”德莱特摇了摇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