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九章 微澜渐起(第2/2页)

“谣言本就是胡诌而来,要说从何处所起,却是找不到了。”

不,

朱厚照又有那种奇怪的感觉了。

“怀远伯是朝廷勋贵,梅府在京中也地位超然,与普通百姓相距甚远,要说他看上你两位妹妹,知道的人就更加少了,既然不知道,朕下了旨意令怀远伯在府中禁欲,寻常人怎么就会联想到是与梅府有关联?他那个人平时就好色,为什么不想到是保护张府、刘府,而是梅府?”

朱厚照摸了摸下巴,还是说是他的错觉呢?

但他总觉得这事儿好玩,百姓们谈谈是可以理解的。不过一个好色的人被禁欲,这就是个独立的故事,反正怀远伯本来就喜欢小姑娘。

可知道怀远伯和梅府有牵扯的能有几人?

梅怀古听得有些发蒙,这其中难道有什么事不成?

“……既然知道怀远伯与梅府的事,那么说明传话之人不是普通人,既然不是普通人,就该知道朕没有见过你妹妹。有人,想挑事。”

皇帝眼神一凛。

有些事他也差不多想明白了。

南直隶、浙江、福建,近来都有奏疏呈递,说是顾佐在浙江上下其手,大肆贪墨,甚至把查抄的名画、古玩全都换成一般的再送进宫里,留下那些好的自己收藏。

如此饱满的细节令朱厚照都有些恍神,所以他才心情不好。俗话说人心隔肚皮,他也在想万一顾佐就是个大贪官呢?

就像嘉庆皇帝,面对乾隆晚年的官场贪腐,他也大力整治,搞了几个廉政模范,最后一查也是贪官。乾隆自己还特信任王亶望,结果弄出史书上都是笑话的‘甘肃冒赈案’。

官场上的事尤其难说、尤其难辨,从朱厚照的角度来说,他凭什么就认定顾佐一定清廉自守呢?从情感出发,盲目的相信一个人,其实也是政治幼稚。

就像他一样信任杨尚义,但是大明骑兵的统帅不能再让他当了。

说起顾佐……小钱应当不会,但浙江的事牵涉到数百万两银子,这么大的财富难保不会有人眼馋。

顾佐前往浙江的时候,圣命都察院副都御史章懋一同前往,这是个海瑞一般的人物,所以或许应该把他叫过来问一问……

又或者叫毛语文去查一查。

这些都不算难事。

但如果真的这么一查,查不出问题倒还好,要是查出了问题怎么办?

把顾佐处理了?

这倒不是大问题。但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就是否定了少府么?!

现在他这个皇帝和少府令顾佐差不多是同一时间遇到了‘危机’,会是巧合吗?

细想起来,这个谣言来得太奇怪,参奏顾佐的奏疏也来得太奇怪。

会不会是朝臣们拦不住皇帝以皇权来设立新的机构……朱厚照手指摩挲着……所以盯上了作为皇帝代言人的少府令顾佐?

其实说起来逻辑也通,浙江那边家破人亡,银子、商铺全都被抢到了北方,发动战争、大兴土木……乍看起来,皇帝这事儿办得不地道。

但朱厚照不确定梅怀古说的这个谣言是不是针对他而来,又或许故事本身这样传播形成了这个谣言,毕竟这很难界定。

如果要确认,就只能再进一步。

而这一步,他还必须进,因为一旦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,那就说明暗地里有什么力量把矛头对准了他这个皇帝,想要来一招釜底抽薪。

……说过多少次了,

道德的那个高地,谁争谁死。若真有胆大的要他下来,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。

这是他的逆鳞。

“怀古。”

“微臣在。”

“朕听说,梅府富贵,宅邸修建的富丽堂皇,院落之中假山、溪水、庭院、桃花……应有尽有。朕竟也想去瞧瞧呢。”

梅怀古眨了眨眼睛,在他听来这话,可就意味深长了。

假山、溪水、庭院、桃花,就是再好的东西,皇帝还能有没见过的?这话他自己都不敢说,皇帝没有,你有,你啥意思?

所以真正可以拿出来讲梅府有而皇宫没有的,其实……是人呐。

“臣、臣所居陋室,若是能得陛下圣体亲临……必定,必定……福气满园。”梅怀古一激动,话都有些说不利索。

“找个时间吧。”

“是。”

朱厚照又靠过去,“派个人去顾府。”

梅怀古眼睛一眨,“少司徒府上?”

皇帝已经不回答了,至于答案应当不难知道。

他信任顾佐,这是君臣相得,但接下来的事不知道大小,而且往后少府令职权太大,所以先派个人过去,这是手段。

谈不上什么卑鄙不卑鄙,也不存在任何一点道德压力或是内心纠结,他要当的是好皇帝,不是好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