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四章 月黑风高夜,正是杀人时(第2/3页)

这些话还没说完,毛语文已经忍不住了。

他要去大牢里确认。

徐雪云也黛眉紧蹙,本来觉得牟斌是死局。

但朝堂的水太深,她一个小女子也有点小看了这帮几十宦海生涯的人了。

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。

在紫禁城,你做了什么不重要,说了什么也不重要。重要的是陛下信了什么。

一时之间,她也有些内心愧疚,做出这个抉择她不后悔,因为再拖下去,再不升到锦衣卫指挥使,一定会有人对毛语文动手。

与其被动等待,不如主动出击。

她惭愧的是没有在一开始就是想到这个可能性。

现在……也不知道来得及、来不及了。

如果来不及,又要如何应对?

仔细思索之后,她也披了件黑衣出门。走到门口的时候给下人劝了一句,“夫人,外面宵禁了。”

“知道。带上锦衣卫的牌子,再将府里的几个护卫带上。”

……

……

乾清宫,西暖阁。天暗之后还是灯火通明。

因为皇帝还没有休息。

“朝廷也办过几次要案了,不要每次都搞得血雨腥风,仿佛朕这个皇帝又在大开杀戒了。次数多了,便是朕再怎么陈述,也难免有苛责之嫌。你们父子二人也替朕动动脑子,可有什么好办法?”

来人正是张天瑞和他的次子张成田。

张成田一直在负责报纸发行,京师每次舆论风暴,背后都少不了他的身影。

这两个人、这件事情,朱厚照还是在晚上把他们宣进宫来,不慌不忙的谈。

张天瑞越发沉稳,不再像最初时总是慌乱,他抚须思索,“陛下是明君,是坚毅果敢的君主,但其实古来英明君主,有必须爱这样气象的着实不多。”

“你想说什么?”

“陛下,臣斗胆,有一句话要说与陛下听:帝王是不会犯错的。”

“什么意思?”

“事情先爆发、再抉择。陛下置身事后,也是不得不为。”

朱厚照眼睛一闪,“你的意思,是他们先做了天怒人怨的事。朕是顺应天意民心。”

“不错,陛下不为便是不合民心。”

如此一来,杀人也可以杀出个好名声。

张成田也理解了,“那便是要先将他们那些事揭露出来,人人愤怒、逼着朝廷要给个说法。不过……”

“有话便说。”朱厚照抬眼。

“微臣以为,京师里大多百姓每日劳作才能果腹,若真要达到父亲说的那种效果,民怒不如官怒。”

官员们才有发声的渠道,才不必担心下一顿饭在哪儿的去斗争,也只有官员才在朝堂上真正有力量。

朱厚照忍不住笑了笑,看来张成田在实践中渐渐明白了舆论掌握在士大夫阶层这个概念。大概是看到了即使百姓获益再多,但个别的清流还是觉得皇帝不好。

尤其那些被朱厚照弃用的清流。

但老百姓不识字,而那些人则可以写诗、写文章,也许人数不多,但流传开来似乎声势很大的样子。

“官怒?”张天瑞有些不敢想象。

在他看来,老百姓是山高皇帝远,但朝廷里的官员大多接触、了解皇帝,谁敢和皇帝发怒?反正他是不敢。说着他还略有害怕的瞄了皇帝一眼

不过没想到朱厚照竟然赞赏了张成田的说法,道:“慢慢的,你竟也有了进步。”

张成田也有些受宠若惊,“陛下过誉了,不过勤劳王事而已。”

“不,你的提醒很有必要。这次,就让官怒。”

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,朝廷里的这些事,反正也都要靠着围绕他身边的臣子一起商量才最好,他也省力不少,不然少说要在这里琢磨一个晚上。

……

……

毛语文提着心,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北镇抚司昭狱。

在来的路上,他也想了很多种可能。

牟斌确实可能如徐雪云说的那样,

毕竟这个时候去找方文、去找严嵩,去跟他们说你们应当如何如何,这个法子,实在太蠢了。

一个堂堂的锦衣卫指挥使,怎么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口实和破绽?

但是杀人则不同。

一来业务熟练,锦衣卫指挥使杀个人还不容易?

二来瞬间反转了形势,原来是他左右为难,现在则是毛语文战战兢兢。一旦事情进展不顺,如何向皇帝交代?

至于说下决心杀几个有问题的官员,对于牟斌来说并不难。

毛语文心中越想越害怕。

他马不停蹄赶到昭狱的时候,看守的门以及门前的院子一切静谧如常。

毛语文进到门口的时候忽然停住,“有人进去吗?”

看门的锦衣卫单膝跪地,回说:“没有……”

不过话说的有些腻,不是干干脆脆的,另外一边的人说:“除了送饭的人以外,没有人进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