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三章 权术大家(第2/3页)

谢以中还算有些基本水平,他眉头皱起,“这么说起来,就是有人要搅乱朝堂!”

“搅乱倒也不谈不上。陛下不让它乱,谁也没这个本事。应当说,是想让朝堂的局势更加明朗。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,嘿,真要说起来,陛下在这方面还是个厚道人。”

“那是不是要和陛下详奏此人用心之险恶?”

“不必,陛下是何等气象?怎么会这点伎俩都看不出来?”

“那我们……”

谢迁捋了捋胡须,“要想为父退位,只一封这样的奏疏是办不到的。必然还会指出我们其他罪名。再有,说不定背后还有主使之人,总要看看是谁才做决断。为父相信,陛下也是迷惑于不知道是谁,也在等着他露面。”

正如谢迁所预料,

皇帝选择了将此疏留中,这明显给出了不同寻常的讯号,即不愿意让内阁李、谢二人承担更多地职责。

这种沉默其实是一种比较明显的政治信号。

仅次于,皇帝把这个荣子宫收拾一顿。

于是免朝之后第一天上朝,就开始有科道官员直接攻击内阁李东阳险邪奸贿,两面三刀。表面上一副清流的模样,实际上丝毫作用不起,还不如刘健在的时候。

而攻击谢迁,则是说他才薄德浅,在自己当阁老的时候把亲子弄成了状元,实在可恶。

大明朝,当阁臣受到弹劾实在是寻常之事,而且言官风闻奏事,甭管多么离谱的罪名,都有可能出现。

所以险邪奸贿,也说得出来。至于谢迁,他的儿子没有状元之才,却有状元之名,一段时间一来本就给他招了一些麻烦了,如今有人旧事重提也是没办法。

而朱厚照坐在龙椅上对此一言不发,只是更加确信他果然不喜欢这种没有实质利益的权位之争,但是他作为皇帝也拦不住。

因为这背后其实是人性。他无法命令臣子们心中不许有想要当上阁老的欲望。

当然,他的职责不是研究人性。

他是通过一次留中确认了这件事,即确实有人惦记上了阁老之位。

皇帝像身边的刘瑾嘱咐,“退朝以后,让两位阁老不要走。”

“是,陛下。”

因为没什么事,早朝退得极快,吃个晚一点的早膳都没问题的那种。

皇帝身穿明黄龙袍,缓缓在前边儿走,身后则跟着两个老头儿。边上是一些盆盆罐罐,里面种着花儿,这是一处殿前的小广场,通过这里可以去向后花园。

“朝里的事情你们两个都看得到。有什么可说的么?”

李东阳拱手说:“微臣向陛下请罪。有人弹劾,说明我二人尚有不可取之处,平日里多有疏漏,愧对陛下厚恩。”

“真这么想嘛?”阳光下,朱厚照侧身问道。

“千真万确。”

“臣也一样。”

皇帝微微抬头,表情里有看不出的情绪,他要平息这件事。

而平息这件事的一个办法,就是纳谏,从此以后给这两人加担子。可朱厚照不愿意用这种办法。因为他是皇帝,他不能让‘幕后之人’决定他的行动,不管究竟有没有幕后之人。

帝王的行为,任何人不要想决定,甚至引导他也不能接受。

“从弘治十二年开始,朝廷每年都会抽检一些地方的粮仓。前两日的雪,你们都看到了吧。”

李东阳点头,“看到了,臣正欲上奏陛下。”

“看来咱们君臣想一起去了。”朱厚照双手抱胸,挑着眉说:“今年的巡视组,朕想让两位阁老领衔,出京、到地方,你们亲自去瞧。”

李东阳和谢迁一愣,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神之中看到了一丝惊诧。

朱厚照却自顾自的说:“时间上可以稍微放宽裕些,主要是要看得仔细,尤其注意不要被下面的那些胥吏给蒙骗。三月,阳春之时下大雪……这个时候若是手头无粮,朕这心中可就真的没底了。如果真有悲剧发生,你说咱们君臣天天说什么君贤臣名,这又怎么好意思啊?”

“陛下圣德爱民之心,古今少见矣!”李东阳带着敬佩,并坚决接受这道圣意,道:“臣及于乔二人,必定秉公办事、绝不藏私,一定完成此次抽检巡视!”

与此同时,李东阳和谢迁想到,这就是皇帝的办法。

在一确定朝堂上会有风波的时候,就马上把这两个人派出京师!任你此处旋涡再大,反正人家人不在!

而且这个差事派得不轻不重,很难看出来皇帝到底什么心思。要说重吧,堂堂阁老去干一个巡按御史的活儿,实在有些掉份儿。可要说轻,当今天子重视百姓、重视地方政务,可以派阁老去西北、派帝师去东南,现在再派阁老来巡视粮仓,这有什么不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