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五章 真得花钱(第2/2页)

几万灶户以每人三两银子算,则需要至少二十万两白银,考虑到这个过程中还是会有侵占,他会多出二十万,所以这四十万要花出去。

当然具体需要多少必然是根据实际情形。

这样一来,内帑大约还有五百二十万两银子。

这还不算在扬州查抄的罪银……算是很多了。

“……刘瑾,你去将工部和礼部的两位尚书宣来。”

刘瑾心疼皇帝,“陛下,今日已经疲惫了,要不等明日吧?”

朱厚照不是个脑子坏掉的家伙,尤其这次重病让他也认识到了一些东西。

干工作不能够急,连轴转,日子长不了。

尤其,他的父皇也是这个例子。

所以稍作思量之后,“那便明日午后吧,将他们放在第一个。”

“是。”刘瑾见自己竟然劝诫成功,心中不胜欢喜。

他最近有些麻烦,而任何能证明他在皇帝心目中地位的事都是令他高兴的。

朱厚照起来扭扭身子。

外面太阳已慢慢落山,午间的燥热不见。湖边的小亭又有几分凉爽。

今日既然不处理政务,稍作休息,继续恢复,他便也给自己找了些乐子。

就是叫来秋云与他对弈一番。

晚上再用些清淡的美食、好好睡上一觉,如此舒服多了。

第二日。

礼部尚书林瀚和工部尚书曾鉴按照旨意入宫。

朱厚照脸色又多几分红润,年轻人的朝气似乎也回来了大半,“……朕想在京师建造一座大些的藏书楼。”

藏书楼一词更易于古人理解。

“藏书楼?”

“嗯。朕知道,朝廷本就有文渊阁用来收藏图书典籍。不过那是朕读书学习的地方。这次,朕是想为普通的百姓建一座藏书楼。”

林瀚和曾鉴都有些惊奇,

但虽说奇怪……他们也无法反对。说到底这又没什么不好。

“陛下之意,是用藏书楼教化万民。”

“可以这么说。”

林瀚思来想去不觉得有什么问题,最终还是赞成,“此乃造福当代,泽被后世的善政!如此,我大明礼教文化必定繁盛!”

朱厚照虽然不是很喜欢这两个老臣,但他们也就是迂腐,并不奸坏。

“朕的意思,藏书楼就在西城选块地方,离书院近些,规模也尽量大一些,免得以后书不够放。当然,如果地方不够建,那就远些。总之先要大。”

曾鉴不明白,“陛下,这是要多大?”

朱厚照想了想,“怎么也要能够容纳五千人在这里面同时读书。”

“五千人?!”

孔子也就三千弟子。

不过朱厚照是按会试的人数算的,到了科举之年基本上入京的举子会有五千人左右。

但人数是一方面,最重要是大了以后,可以包罗万象,多放些书。

而且他不会只放儒家经典,像是兵书、史书、农书、甚至将来会有的经济学的书、格物学院出的书等等都会存放。

不过放儒家经典以外的书这种事,他不会和两位老臣讲。

现在只说要建藏书楼就行了。

曾鉴对此别无二话,他只有一个说法,“臣听说陛下设立了京师规划司,似藏书楼这样超大建筑,是不是也要宋司正那边一并配合?”

朱厚照点了点头,“这个没问题,朕会与其说的。”

此外,藏书楼的性质也会是非营利性。

因为是面向普通百姓,实际上会准许所有人进入其中自由免费阅读。

我们这个民族,对于教育的重视是无以复加的。这时候也不存在读书无用论,这时候是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。

但古代读书也不是件容易事,如果家里穷,那么书从哪边来呢?

而朝廷营造一个知识宝库,并对外开放,谁说就不会有读了兵书的军事天才和善于经济的内政之才涌现?

可以说,这才是未来的惊喜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