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四章 带你妹妹入宫(第2/3页)

这件事,威宁伯也知道。

“微臣以为,保国公不能体会圣意,已属无可救药之人。”

“其父朱永当年是何等的勇武,北御蒙古、东征女真,世人都知其治军严肃,征伐所及之处,多有奏功。英宗、宪宗、孝宗三帝都对其颇为尊崇。弘治九年,他病逝于京,先帝还为其辍朝一日,不想才十余年功夫,竟成了这样……”

“陛下,微臣虽然愚钝,但自小也被教过有功则赏,有过则罚的道理。上任保国公自然是军功赫赫,但宪宗皇帝将其抚宁伯之爵进为抚宁侯,成化十五年又进其保国公,成化十七年,准世袭公爵,弘治四年,孝宗皇帝封其为太师,位望尊崇,无人能比,这些赏赐足以慰其之功。再观今日,保国公不能感受陛下之忧,要以私心凌驾于公心,陛下正应罚其过错。”

朱厚照点点头,“你这番话也有几番道理。这样吧,你下去以后写一篇署名的文章放到《明报》之上,文章要漂亮,要把这些道理讲清楚。上任保国公弘治九年刚刚去世,朝廷要追其功、赠其死后之美名,大明的名将传上得有这么一号人物,但是父亲英雄儿子狗熊,这也是常有的事。”

皇帝用狗熊一词,也可见对保国公的厌恶了。

其实在弘治年间,朱厚照就不喜欢他。

弘治十四年,保国公在抵御火筛时,畏怯不前,反而回军治军不严,导致扰民过甚,这不是窝里横么?

所以廷臣御史交相弹劾,只是孝宗皇帝不予追问,蒙古后来反正也退兵了,此事就过去了。那是他命好,万一出什么大疏漏,当时还是太子的朱厚照就是拼着违逆孝宗皇帝的意思,也要治他一治。

等到了正德二年的眼下,他要是老实待着,朱厚照也不会去管他,毕竟一个勋臣、还是国公,如果只是一心求个富贵翁当当,皇帝是不能够轻易就治他罪的,不然也显得过于刻薄寡恩了,但他在大势之中,明显自诩身份功劳、非得和皇帝闹上一场。

相当于有一种,你皇帝也要顾及顾及影响、不能就这样草率处置我一个公爵的放纵姿态。那朱厚照定然是饶不了他。

威宁伯没有多余的想法,他现在是认准了皇帝怎么说他怎么说,双方之间的情感和信任铺垫到这个程度也不容易,所以他不会轻易破坏。

“是,微臣遵旨。”

“对了,查看各地分田情况之事,你不要忘了。”

“陛下放心,微臣晓得的。”

“好。”朱厚照摸了摸下巴,他心中还想着另外一件事,“下次进宫,记得带上你那个妹妹一起来。”

王烜一愣,刚要说什么,却见皇帝已经转身去了偏殿,而声音也是自远及近传来,

“放心,朕只是好奇而已。”

“臣,领旨。”

王烜就这样退出去了。

至于那三千五百亩的土地,皇帝什么表示也没有。

朱厚照是不会收的,威宁伯自然有自己的考虑,想要彰显自己的忠心,但白白收下,就会显得皇帝以势压人,逼着人家交出自己的家财。

这实在是没必要。

威宁伯府,王烜把入宫的细节告诉了妹妹王芷。

其中最叫王芷在意的,不是什么田产,而是皇帝要其入宫,忽然听闻此事,她的心也乱了一下。

“……也总归是有这么一天,今上聪慧过人,二哥要瞒也是瞒不住的。”

“那这田……”

王芷做主了,“献出去的东西没有再拿回来的道理,否则岂不是显得很假?但圣上不要显然是不想为了这一点而丢了名声。既然如此,府里还是照常租给佃户耕种,不过原先归属我们的粮食便不进府库了,拿到京师来,送到南城的私塾去吧,那里穷苦的孩子多。”

王烜倒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办法,“这样陛下必定喜欢。不过咱们府中的用度就得减减了。”

王芷丝毫不担心,“二哥也该越发了解陛下了。若真有一天,大明的威宁伯过得拮据了,最先来接济的反而是陛下。”

“还会这样?”

“会的。你瞧朝中那些不争财的大臣,陛下反而想方设法,还立了个特别俸禄的名义给他们银子。”

“妹妹果真是比我这个当二哥的聪明。也难怪陛下想要见你。”

王芷捏着手,她再怎么镇定,可那毕竟是皇帝,其实心里还是有些紧张。其实她也想象过当今天子的模样,这些年来更是一直看他做这些事……

在她心中,这一位即便不如汉武唐宗,那也是汉宣帝、唐宪宗那样的君主。她自小读史书,对于这样英明的帝王其实是心向往之的,如果不是女儿身,她定会争这威宁伯的爵位,到时辅佐这般帝王,那真是可以青史留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