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章 血,溅了开来!(第2/3页)

从高空中看,便如两股黑色的巨浪碰在一起。

石奉率领虎贲卫,紫荆关一战他无奈饮恨,至今还有很深的怨气,一上马之后便寻着达延汗的王驾奔了过去。

“把虏酋抓了!给兄弟们报仇!”

岳建庭、曹新也加入虎贲卫之中,跟随着主将进行冲锋,他们眼睛盯着石奉。在他们看来这个指挥使冲得太猛,实际上会有危险。

鞑靼人的反击可同样也是凶猛的。寻个间隙,便在后方用弓箭为其掩护。

今天这场仗没有那么多的所谓艺术在其中,两军对垒,比拼的是实打实的勇武。

所有的人,他们用尽平生所学和全身的力气只要做一件事,就是杀死眼前的敌人。

这种战斗也是最为艰苦和残忍的。

战马在撞击之下倒地,有人躲避不急被压中半个身子,

冷刀、冷箭可能随时从身后袭来,一不小心,身体上便多了个窟窿。

很多年了,大明的军人终于没有在鞑靼铁骑的冲锋之下,毫无抵抗、继而迅速溃散。

中路的大大明骑兵最为骁勇,他们像是饿虎猛扑一般,一下子便将前几排鞑靼士兵冲得支离破碎。

达延汗心里一咯噔,他第一次觉得这场仗自己可能会败。

只是比勇武而败,他不服。

“谁能替本汗取下大同总兵的首级!本汗封其为万户!!”

重赏之下,鞑靼士兵也开始展现其血液里的凶狠。

周尚文听不懂蒙语,但知道这种激励的手段。

“来吧!!”

在整片正常的中心区域。

鞑靼士兵对周尚文所领的突出部进行的坚决而强硬的反冲锋,上千名士兵以围猎他为中心,与他周围的明军激烈厮杀起来。

马一槐和严兴奎见状,迅速领兵来援。

马荣更是来了一招围魏救赵,他大喊:“大哥!杀虏酋!”

“不用二弟提醒!这份天功归我!!”

蒙古人的身体还是健壮,他们挥舞起兵器来大开大合,蛮力无穷,但他们也是人,当敌人总是向他冲过来,他们也会害怕、倒下!

这一场仗,就是血肉碰撞!

两军从清晨杀到下午,如果说昨日是雨水湿润了大地,那么今日则是血水。

战场之外的一处高地。

韩十二郎被带到王炳的身边。

“听闻易州一战就是你想的法子,韩十二郎……名字有些奇特。依你所见,此时要怎样做才能奠定我军的胜势?”

因为他出征的时候,皇帝提过这么一回事,因而便将此人找了过来。

“大司马运筹帷幄,心中必有良策。末将,不敢多言。”

“陛下常说,打仗这种事,客套是没用的。打得赢才是硬道理,其他的都是虚的,包括官位、名声。你是有些本事的,军学院当中也常见你排名第一。所以有什么就说。”

“是!”韩十二郎吞了吞口水,这个传说中的院长,他原来也极难见到,“末将以为,如今两军相争,情势焦灼,若是再有一路兵马,鞑靼人,必败!”

“可我们哪里再来的兵马?”

韩十二郎当即请命,“末将愿领良乡民兵出击!”

“这样的战事,他们能行吗?”

“兵者,诡道也。虚也可以演为实。”

王炳觉得这话有些意思,“那你就去唬一唬他们。”

“末将遵令!”

所谓的演为实,就是打出一种明军又来了一路援兵的感觉。

现如今战场上的士兵已经杀得失去了理智,他们哪里分辨得了那么多,局部的慌乱可以瞬间传导至每个人的耳中。

势,由此也可以形成。

所以才说战事的结果真不一定。因为即便人多,但万一有个不确定的因素,导致踩踏式的慌乱,那一样是惨败。

韩十二郎在良乡这么久,这几路民兵他还是召集得起来的。

当年在千牛堡,他没等到援军!没打败蒙古人!

今天他一定要做到!

他到破坏殆尽的县城里见到了那几个领头的人,也只说一句话。

“愿意杀鞑子的跟我来!”

“我去!”

这种话讲起来其实并不热血,反而是悲壮,因为愿意如此拼命的人,绝对不是因为国家与民族这么大的词汇,而只是因为他的亲人死在了鞑子的刀下!

“我去!!”

“我也去!!”

……

这些声音都是咬着牙说出来的。

于是乎一个一个人重新站了起来,很快便汇聚成一股巨大的人流。

韩十二郎扯过一面写着‘明’字的军旗扛在手中,然后翻身上马,高举大喊,“杀鞑子!”

“冲啊!!”

数不清的人头就这样跟随大明旗帜奔跑,就像是海啸一般有一股淹没所有的气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