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九章 臣有一计(第2/2页)

严嵩知道一些个藩王因为近日的事情可能会有些‘喜欢’他,但他可不管那些人,尽管都是太祖后裔,但这些姓朱的和宫里那个可不一样。

成化、弘治以来,各地宗室不辞千里之遥,前往京师奏告,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,什么造反这类说法,已经不是主要的了,说了也没人信,因为这帮人真的穷的跟鬼一样,造什么反呀,就想要口饭吃。

所以主要的就是因为宗禄拖欠、一些爵位很低的宗室相当贫贱,所以不顾一切要到京师讨俸,甚至还有一些人相聚一起的。

这个韩王府严嵩也不了解,不过甘肃之地贫瘠,想来是本地税粮支撑不了宗室的宗禄了。

弘治皇帝也几次批示过,宗室成员有问题不得直接越奏,要通过王府的官员逐级上报。然而,吃不饱饭这个问题最大,都要死了谁还管那些。

真实的历史上,这个问题其实在在正德、嘉靖年间变得更加严重。

严府下人给严嵩这么吼一下,顾不上淋雨就要返回。

“等等!”

刚出门又听见严嵩叫了一声。

严嵩是在想,皇帝亲自授命于他,要他和李梦阳起些争执,闹些动静。

后果么,他是想过不少人估计要骂他。

但是没想过给自己争取这些了不少‘贫穷宗室’的盟友啊!

如果他现在狠决的将这些人全部绑起来送官,明日外人就会疑惑,你严嵩前几日不是还维护这些人吗?认为朝廷轻易动不得。怎么一夜之间态度又变了?

虽然他自信自己能找到理由解释,但他担心会坏了皇帝用心布好的局。

被旁人说些闲话反倒没什么,坏皇帝的事这才容易掉脑袋啊!

严嵩顿时觉得棘手,这帮宗室没什么本事,更没什么实际的用处,他见吗?见个屁!见了能干嘛?

“不要抓他们。请他们走,就说老爷我不在家。”

下人为难,“可是,小的刚刚和他们通报说来请老爷的命。”

“请什么命?老爷我去哪儿还得实时向你禀报啊?你就说老爷在你不知道时候出去了,这不就完了吗?”

“是,是。小的明白。”

人走之后,严嵩满脸愁云的在房间里踱步起来。

宗室的问题,相当的复杂。

有的人呢,因为和现在的皇帝关系还近,甚至个别受到宠爱的,那日子过得叫一个奢华。像弘治皇帝的几个弟弟,什么岐王、兴王,弘治皇帝都是几百顷田亩的赏赐。

可有些人呢,和皇帝已经出了五服了,像韩王,那还得追溯到第一代韩王时,那会儿和朱棣是亲兄弟,到这个时候都几代了?再加上家里的人又多,不要说皇帝不认识,就是韩王自己恐怕都认不全。

这些人的生活全没保障。

反正拖欠宗禄这事是朱元璋就开始干的,后面几个皇帝大家也都干了,正德皇帝当然也不会手软。

所以要说限制藩王财富其实也只是部分,还有些人他都没财富给你限制。

要不说它难呢。

不过越是难,严嵩就越有一种冲动要替皇帝把这件事办好,办好了,那才叫贴心人。

皇帝本来给他的任务,他已经完成了,他现在是想给出超出皇帝预料的成果。

宗室的问题,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国家的赋税养不了这么多人。养得起,谁会欠俸?

养不起,就得少养一些。

而少养,是不能够靠杀的,你今日找理由杀几个,败坏的名声还没恢复,那边又生出一堆了。

所以只有一个办法,有些人的俸禄就不能给了。

第二天,严嵩递条子入宫,他等了好一会儿。

因为皇帝在召见内阁和六部九卿,说的是下旨清理八镇军屯之事,所以耽搁的时间久了。

等到他进去,皇帝还在扶着腰扭动。

“惟中来了,来来来,坐。”

“臣不敢。”

“有什么不敢的。”朱厚照扭得不停,“朕是见这些老臣。老资格多嘛,规矩大,坐着不能动太累了,你还是照坐。”

皇帝这般亲近,严嵩心里觉得踏实,“陛下,微臣今日是有一事要禀告陛下。”

“说。”

“昨晚,有几个韩王府的宗室到臣府上,要来拜见臣。”

朱厚照一愣,“韩王府?宗室见你?”

“正是。”

“你见了么?”

严嵩起身,“不得旨意入京的宗室,臣哪有那个胆子见?”

“其实见了也没事。正好听听他们想干什么。”

“臣斗胆猜测,是为讨宗禄而来。”

朱厚照脑袋瓜转了转,“先帝在时,似乎也有这等事。”

“不错。”说着,严嵩跪了下来,“陛下,臣有一计,想献于陛下。”

“喔?”朱厚照脸上带了几分认真,“来,说说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