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八十章 杀官哗变(第3/3页)

所以只能因时、因势而变。

这是朱厚照根据王芷的建议,想出来的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办法。

虽然说这个权力给得大了点,基本上就是任边镇总兵施为,不过先解决眼前的问题要紧,后面他还有操作空间,实在不行蓟州总兵一杆子叉到甘肃去,甘肃总兵再换过来都可以。

这种大胆操作,关键在于他有一些自己信任的心腹将领,他们所领的军队就是压舱石。

“陛下的这个办法好。各卫所指挥使和千户能互调的尽量互调一下,实在不行的就升个官儿。”

与一般地方不同的是,蓟州兵马的‘冗官现象’比较严重。

实际上一个卫,不止一个指挥使的。说起来可能比较夸张,难以让人相信,但……根据《明史·职官记》记载,蓟州指挥使最多的一个卫是密云中卫,它有19个指挥使,遵化卫,有16个指挥使……

但《明史》记载不会是恰好记载了正德四年这个时间点,只不过蓟州冗官一事确实贯穿始终,换句话说,也许遵化卫现在不是16个指挥使,但肯定不会是1个指挥使。

这个事情让杨尚义多了几分方便,不管有没有缺,可以先升官。升官的路不走,非要走造反的路,那就是老天都难救了。

这个办法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,但会让很多略微理性、胆小的人谨慎行事,不至于一股脑的都进行杀官、哗变。

对于杨尚义来说,这个权力的确是个及时雨。

陈密则着急,“杨总兵,你要出兵,但总得先将陛下信中之事安顿好再去吧?”

杨尚义收拾就好出门,他紧声道:“来不及了,陈公公。事情闹得越大,你我将来越难到御前交差,路上安排吧!”

外面,镇朔卫和营州卫兵马已经齐整,这是妥妥的一万人马。

杨尚义不是那种只会往兜里揣银子的脓包将军,他带过兵、会带兵,掌控军队的能力是有的。

镇朔卫指挥使正是徐力、营州卫指挥使则名马雄斌。他二人率领自己的千户已经在等着了。

杨尚义来了以后扫了他们一眼,“本来该过年的。”

“没那么丧气,不过年,去立功领赏也不错!”

杨尚义一笑,“来时,本官忽然想到一件事,你说朝廷要这些将校占掉的田,他们便杀官闹事。可是他们占了普通士卒的田,叫士卒们往何处去呢?”

天下,没有这样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