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一十四章 派使出国(第2/2页)

朱厚照背着手,来回踱步,“当时之所以留下了他,确实是朕还没有想好。但这个顾义山,朕印象深,他可是敢在朕的面前说民牧撤销几年,但仍然饿殍遍野的人。你们以为应当委其何职?”

现在各地的巡抚大多已经安排定,当然还有广东、广西、云南这些地方人没有换,不过把顾人仪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则没必要。

“臣斗胆直言。”

朱厚照:“先生请说。”

“臣以为可授其詹事府詹事一职。”

因为皇帝没有太子,所以詹事府詹事一职一直都空缺着。现在忽然提到,大概是因为夏皇后的临产期也近了。

倒是恰好。

詹事府詹事其实这个位置很重要,这个时间点安排顾人仪当这个职务,基本上是为了将他培养成下一任皇帝股肱之臣的。

说起来,此人气节确实可以,顺天巡抚当得也不错,朱厚照没甚意见。

主要这个时间点把王守仁调回来当这个詹事实在不合适,而且王守仁有一点很可惜,就是他寿命不够长。

“……詹事府詹事倒是可以,不过得给他再兼一个,不然让他这么闲着每天看书那也不行。”

“不知陛下欲兼以何职?”

朱厚照说出多日来的一个想法,“朕欲遣其为使,再从六部、少府及翰林院中各挑一定数量的年轻官员,随平海伯商队出访海外诸国!”

此言一出,三个老头全惊了,这是砸破他们脑袋也绝对想不到的!

杨一清脸色已变,忙问道:“陛下是要仿当年郑和七下西洋之事?!可是当年之事劳民伤财……”

“诶?”朱厚照立马抬手,阻止他继续说下去,“三宝太监宣国威于海外,是立功之人。不过朕之所以欲遣人出使,并非是为了寻什么海外的奇珍异宝,也不求长生。朕是为了大明的海贸。你们想啊,我们每年一船一船的货物出去,但只见商人,不见官员是不是缺了什么?

朕以为朝廷还是应该出面的,一来是与海外诸国建立联系,尤其是与他们的国王确定好稳定的贸易关系,让他们明白我们的利益就是贸易状况稳定;二来也是为我大明的商人提供支持,要告诉他门,我大明商人做生意绝对守规矩,所以他们要协助保护我们的人不受海盗、匪徒侵扰。”

当然了,这一路过去,肯定有一些人会不待见明朝的使臣,那么到时候动武就有借口了。

而且要求贸易状况稳定这个词范围很广,比如说,对方政局不稳,导致我们贸易不稳,那也可以说是危害了我们的厉害。

原来那些海盗民族用的就是这一套。

再比如说,平稳的政权交接之后,因为政治人物换了,导致贸易受阻,这算不算呢?

说到最后朱厚照叹口气,“朕还是听说了一些的。商人一到海外,一旦遇到当地人欺负他们,便是上天无路、入地无门,毕竟本国的人肯定还是护本国的人,要么就银子,有的时候使银子还容易被骗。

说到底,国王也好、国主也好,不是那么容易见的,还非得朝廷命官不可。如此,你们说这使臣应不应该派?大明的子民应不应该去保护?”

其实朱厚照还有个其他的想法。

詹事府的詹事将来辅佐太子的人,那么就应该拥有‘全球视野’,不能拘泥于中原之地。

顾人仪之后,他还要一波一波的有计划、有节奏的派有进取心的官员们出去,去看看到底海贸到底是怎么做的,不能坐在家里边儿闭着眼睛瞎定政策,万一将来还是只会从大明的角度出发看问题,而看不到大航海时代各国联系紧密的趋势,说不准再来个闭关锁国。

不过,这就和他十年前在为军屯清理布局一样,他现在考虑的这些情况要发生,那也得是多年以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