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四十七章 议新钱(第2/3页)

“是!”

说着他赶紧去边上摊开纸张,拿起毛笔。

朱厚照扫视了一圈众人,“先说第一点。货币改革成功以后的好处,或者说目标。收回主导权只是其一。还有个好处。

现在的大明是钞、钱、银、金混用,浙江、广东、陕西、湖北等地所铸的私钱混用,这实在不好,私钱充斥其中,就有大量的人想着通过歪门邪道敛财。多种货币也使得商业流通不畅。

而此次货币改革,就是要统一货币,商业这个事你们现今也都明白了,用统一的货币,才有统一的市场。

大江南北、山东山西才能在经济上深刻嵌套,甚至于大明的属国、新征服的土地,在用上我们的货币以后才会迅速的融入大明。

经济的相互联通,会将大明连接成一个强大的整体,使得周遭小国也在我中原王朝的影响之下,最终,甚至可以达到一个超越汉唐盛世的高度。”

第二点,在目标之外,具体的细节上,要对统一的钱币样式进行精心的设计,一是为了美观、展现天朝的气魄,二是要便于携带,第三还要为防止伪造考虑。到时候可以先打造出来瞧瞧。

第三,就是成色上不能留下漏洞,比如一钱银币,拿到手里熔了它却能得到两钱的银,这是不允许的。

第四,要照顾到尽量多的交易场景。何意?现如今大部分老百姓之间的商品交易都是小件儿,没几个钱,用不到银子。所以朕的想法,不是发行一种钱币,而是发行一套货币。货币是给百姓用的,名字也就叫得简单点儿,就叫铜钱、银元、金币。

第五,‘两’这个单位不合适。到底多少价值,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直接在钱币上写出来。

朕以前就考虑过,一块碎银子到底几两谁知道?这迫使商人得随身携带银秤做生意,简直滑天下之大稽。

如果改后这一条不能避免,那便根本不能体现新钱币的优势。”

实际上的废两改元,这是要到民国时候的事了。

朱厚照现在拿出来一起改,也并无不可。

边上的徐阶抬了抬头,皇帝一口气说了五点,足见是深刻思考过这个问题的,他在等着会不会接下来还有。

不过朱厚照也说完了,他又端起茶杯,“朕说过,今日说的话不一定是政策,包括朕说的。你们也可以畅所欲言嘛。”

“微臣有一个问题。”产业部尚书邢观微微起身。

“讲。”

“陛下刚刚说新钱的样式要体现上国的威仪,这一点臣略有疑虑。”邢观解释了一下,“自古以来,我中原都是缺铜之地,有时铸造铜钱,往往一钱铜钱含的铜就超过了它的面值,使得许多商人收集铜钱,将之融化,再制作成铜器卖出获利。

所以后来不得不把铜钱的含铜比例降低,甚至降到五成以下。然而含铜量太低,会导致钱币色泽暗淡,很难达到陛下所说的美观、威仪。”

朱厚照眨了眨眼睛,“是这样嘛?”

老实说,他穿越到现在就干过皇帝,没干过别的,花钱的机会都很少,而且他几乎不花铜钱。

“确实如此。”几位尚书都纷纷点头。

朱厚照心中有数了,“既然如此,那不美观就不美观吧。朕只是那么一说,做事情还是要讲究实用,不能够吃着亏来粉饰太平,那岂不成了冤大头?邢观,你这一点提的很好,若非如此,下面的人按照朕的要求去铸币,那就误了大事了。”

“谢陛下赞誉,是臣冒犯了。”

“不冒犯,好就是好,不好就是不好,朕天天被你们捧成一代圣君,怎么堂堂圣君之下,连好与不好这样的是非曲直问题都不能容嘛?”

内阁和六部尚书诸人听到皇帝这句话顿时觉得提气,这才叫人君之相,于是连连齐呼,“陛下英明!”

“还有吗?”

姜雍是少不了的,他心中有一个念想,“陛下,微臣有话要奏。”

“说。”

“是。陛下与臣等今日所论之货币,已然关乎到了社稷与千千万百姓的民生。我大明如今威服四方,属国遍布四周,大明的钱币改了,他们的钱币改不改?”

传统儒家文化中,其实蕴含了更为不讲道理的霸权思想,就是你们这帮蛮夷能跟着我混那就烧高香吧,因而这个问题这下,众人纷纷陈词,

“自然要改!”

“若是他们不愿意改呢?”

朱厚照眯着眼睛,“你以为当如何?”

姜雍说:“臣先前已然说了,货币的多少掌握在别人手中,便如同命运被他人掌握。按照陛下所说,世界已进入大争之世,那么如今这不必动用一兵一卒的法子,自然不能放弃。”

朱厚照抬头,仔细的想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