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五十一章 分层分区(第2/3页)

“你也不必讲得那么严重,朕不想当宋高宗,杀了自己最能打的将军。”

周尚文心情稍宽,

他有时觉得天子更像是当过兵的,每每讲话都能戳到他的心中。

“朕主要的想法呢,有这么几个,首先,军户最好能够取消。理由有三,第一,京师诸多高院你是看到的,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,但这个世上人和人的才是不一样的,便如你,你的父亲打仗便不如你。可军户制度下,老子是兵,儿子也是兵,这实在是太粗糙了。

第二,因为吏治不振,贪墨盛行,导致长期以来我明军中军户出生的普通士卒生活困顿,唐人杨炯说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!可我大明军户呢?怕更多是为人所瞧不起!而我大明的读书人,是宁为一书生,不做百夫长!平日里瞧不上,等到了战场上却叫人家拼命,凭什么?

第三,军户制度之下,兵员世袭而来,既僵化又冗余,还充斥着老弱残兵,越国公不觉得,我大明的军队太过臃肿了吗?”

因为人家是军户,生下来就是当兵的,而且是朝廷规定当兵的,当兵的就得领饷,这就导致明朝的军队规模非常庞大。

现在北方的边军、京师的京营和内地的卫所合计兵员规模超过两百万。

可这两百万,真有那样的战斗力吗?

现在明军实际的情况,就是烂菜地里挑几颗好菜先养着。

“除了军户制度,朕还有一个想法,便是要军务和政务独立开来,民事官员就署理民事,军事官员则一心训练备战,两者混淆,有时候就连朕都会觉得混乱。军务独立以后,简化指挥体系和层级。如此一来,可以建立一支真正的精锐明军,如臂挥使,来去自如,到那个时候才叫横行天下,无可匹敌!”

周尚文听得颇为震撼。

因为明军确实已经没有对手,所以他一向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。

皇帝今天像倒豆子一样说给他听,他如何能不震惊呢?

稍微回神之后,他马上向天子行礼,“臣周尚文,向陛下告罪!臣领兵数十年,及至近年来,自恃每战多胜,不自觉中便有些飘飘然,竟从未没有意识到有如此严重的问题,以至于陛下如此忧虑,请陛下降罪!”

“今天不提功过,说事情便说事情,讲那么多干什么?越国公,其实你自己也应该发现了,为什么你领得七千人总是战无不胜?

因为他们有魂,他们觉得跟着你接连胜利,脸上有光,朕呢也时常给他们奖赏,人人都羡慕五军营,五军营的士兵本身便以自己的身份为荣。一支军队有这样的军魂之时,便是不可战胜的。”

“陛下所言极是。”周尚文自忖,“不过,陛下所说的这两件事,军政分开相对还是容易。但取消军户,则要三思而后行。我大明百姓,人人都已习惯了这套做法,骤然取消,不知影响如何。

不仅如此,军户制度一旦取消。匠户是不是也要取消,从今往后兵员又从何处来?”

朱厚照点头,“你说的是,朕是这样考虑的。兵员来源短期不必担心,实际上,朕还打算着裁减兵力……唔,也不能说是裁减吧,而是要分层分区。”

“分层?”

“大概为三层。首先,是内地的各个小卫所,将一些年纪大、战力弱的兵员放在这里,他们的主要职责不是作战,而是维持地方安稳,平时抓抓小蟊贼,顶了天了,就是去剿匪。平时需要屯田。

这第二层的呢,要放一些有军事素养,打过仗的,但是呢不算锐卒,这些人要放在省城、重要的关隘以及部分防守强度不高的边镇。只有在特殊情况下,才有战事,平时则需要屯田。

最后,便是实际上对外作战的部队。他们的所在区域就是西北、长城以及海外的一些控制区域,包括海军。平时不需要屯田,是真正的军人。朕会给他们更好的待遇,让他们受人敬仰。

不同的职能、便对应设立不同的部队,军饷、粮草、武器、升迁等各种资源自然也是有所偏向的。与此同时,设立军区和军团的概念,大明疆域实在广阔,所以要分化出不同的军区,每个军区内组建军团,军团直接听命于朝廷。”

周尚文是老军人,完全听得明白这么改的好处,但他很正经的冲皇帝拱了拱手,“陛下说军政分离,又说军团直接听命于朝廷,那平日里,这些军团的动向如何掌握?”

朱厚照抿着嘴唇,他知道这是啥意思,无人监视的地方武装部队,很容易就会出事。一般而言,可以通过人事调动来规避这一点,就是不让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。

但人的主观因素是最不能相信的,比如说,皇帝一旦信错了人怎么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