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七十七章 白砂糖(第2/2页)

夏家这一桌子菜可称丰盛,让受邀而来的徐敏也觉得很感激,因为他只身来到京师,人家要是不邀请他,他还真得‘独守空房’。

夏言在饭桌上就听到他和自己儿子说这白糖怎么怎么热销,便‘本性暴露’多了嘴,“九哥,你还是要安心读书。徐敏机灵,能得裕亲王赏识,你可没这条路子走。”

徐敏也不觉得尴尬,一是他脸皮厚,二是他了解夏言就这个性格。

不过他也没有不识趣的继续讲,而是说起朝中事,“夏伯父,不知您是否听说朝廷欲与诸藩属国签署共同贸易协定,现在京师里都传得厉害呢。”

“我虽奉旨入京,却还没有一官半职,如何能听说?再说听说了又有何用?”

徐敏道:“话不是这么说,吏部不会无缘无故将您召至京师,想来是赶上过年不便,估计要不了多久伯父就要青云直上了。到时候朝中事就与伯父有关系了。”

“那你以为这协定是签好,还是不签得好?”

“自然是签好,签了我们厂子的白砂糖就能一船一船的运出海,他们那地儿更没这等好东西。不过嘛……”徐敏也有些头疼,“现在只供京师都还不够,还是慢点签吧。否则完不成产量,王爷那边也是要拿我问话。”

夏言若有所悟,“朝廷千方百计便是要为一众厂子的产品寻找出路,这与先贤治国之道确有不同。”

“管用就行。”徐敏大大咧咧的说。

“非也,凡事皆以金钱为先,金钱至上的那一天,人即便富足,也不免内心空虚。”

“为何?”

“因为钱财乃身外之物,不得便想,得了便空。毫无例外。”

徐敏眨了眨眼睛,这种道理他想不明白,“九哥你明白么?”

边上这家伙正抱着鸡腿啃呢,嘴巴吸溜吸溜的看来应该是很好吃。

“我明白。但是……”他偷偷瞄了一眼自己亲爹。

夏言端坐着,“有什么便讲,为父岂是心胸狭隘之辈?”

“是。孩儿是觉得,爹爹讲的道理连徐敏都想不明白,那天下大部分人都想不明白。更多的人都不会想,尤其是入京路上看到的那些灾民,对他们来说肚子不饿才是最大的。”

这话堵得夏言说不出话来。

“吃你的饭。”

徐敏嘿嘿笑,“其实夏伯父心里明白,当今圣上是仁义之君,其天纵之才鲜有能比之人。因为施策得当,所以才有这白糖入得人口。”

“莫要轻佻。你这白砂糖巴掌大的一袋就要一两银子,若一直这样的价格造福的也不是百姓,而是权贵。”

“先有再优。这是裕亲王亲口说的。”

裕亲王,夏言见过,也是很推崇的。

“而且我们已经在想办法扩大产量了。这种白砂糖主要的生产原料是甘蔗,甘蔗喜热,可以于两广、云南、四川等地推广种植。到时候厂子也建在那边,那里本就山地众多,粮食种植不便,以后就好了,老百姓可以改种甘蔗。

而在南方设厂,产出的白糖可以就近装船销往南洋诸国,回了款子就可以付给当地种植的百姓,如此以来,他们的收入便能增加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这次的贸易协定自然重要,而且也不仅仅是造福权贵。”

夏九哥疯狂点头,“对的,对的,这就是贸易的力量。”

夏言拳头微微握紧,他有些忽略了这个角度,而经此提醒,他自然也明白其中对于百姓的好处有多大。

徐敏和夏九哥则笑眯眯的看着他。

夏言哼了一声,“你们两个小辈得意什么。这一切还不是都靠皇上高瞻远瞩、运筹帷幄?”

“伯父这叫什么话,我俩本来也不敢和皇上争功啊。”

直到自己的心思被看穿,夏言直接摆烂,“便是你说的有理吧!”

“伯父言重,不是小侄和九哥有理,用裕亲王的话说,是因为真正的行利于民的事,所以才无可辩驳。”

“那你觉得光靠这白糖,能让多少百姓摆脱贫困?”

徐敏‘嗯’了一声,“这可不好讲,若是行销全国,则利好几十万百姓不成问题,若是行销全世界百十个国家,那一省的百姓个个种甘蔗,也都能顾得上。”

“胡说,都种甘蔗,吃什么?”

“世界那么大,占几块适合种地的土地就好了。”

“什么?”夏言满脑袋问号,京城现在这是什么风气?是他在四川太久,孤陋寡闻了吗?

徐敏抬手虚按,“伯父稍安勿躁,这也不是我说的,我也是听来的,现在京里的人的想法一日三变,伯父多去打听打听,肯定就全都明白了。”

要他自己总结现在的这些人是什么风貌……那就是好像都在寻什么发财的路子,然后不顾一切的向前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