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七十八章 军机郎中(第2/3页)

现在不是满目奸臣、国破山河的破败朝廷,轮不到他来‘拯救世界’。

所以这次虽然骤然入京,他还是安安稳稳为主,不拜访、也不接待,这样等了半个月,都快要出正月了,终于叫他等来了授官的旨意,官名:军机郎中。

郎中这个职务是从六部中引过来用的,比如兵部就有武选司郎中。职衔正五品。

所以显而易见军机郎中就是个正五品的官。

话说年前朝廷分离军政,并让军机处和内阁并行。

自那时起,军机处大臣人选就一直牵动人心。

现在谜底揭晓了,皇帝不要重臣入值军机,而是设了五品官职。

其用意也和当初置内阁一样,因为这个位置很重要,如果官职也很大,那就是位高权重。

现在给你低品级,就是要压制你。

压制住臣权的目的自然就是彰显君权。

这些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员根本就没有资格和皇帝对话,除了听令拟招、上传下达几乎就没什么用处了。

但这只是现在的格局,

再过些年,内阁的地位会逐渐下降,真正和军机处平行的一定是侍从室。

而皇帝居于中央,位置天然。

其实军政分离有个很危险的地方,就是文臣如果不能在军队的问题上发声,一旦遇到皇帝弱势,那么军机处手握兵权瞬间一家独大,到时候怎么办?

但军权也不能就给了阁老,

除了皇帝谁握有军权都会出事。

这就是为什么唐末军人作乱之后,宋、明两代汉人王朝都是重文轻武,因为帝制没有办法克服这个缺点,谁也不能保证世代帝王都脑子灵光,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把武人搞废。

就是形成一个膝跳反应——只要有个将军露头那就收拾你。

其实就这么回事。

如此一来,自然就武德不充沛了。

朱厚照的办法就只能是统兵、调兵、战时指挥全部分开。简单的说统兵的人没有调兵的权力。

等到遇上战事了,再调任将领充当元帅,领兵出征,平时是不让这两方人在一起的。

另外就是保证一支精锐的京师卫戍部队,以勋贵、亲信充任,这样中央不乱,其他地方就乱不起来。

军队在哪里都是一座活火山,把它做强如果没有艺术般的控制手段,就是很容易爆发。

清朝对于军队的掌控方法也不适合借鉴,因为清朝只有庸帝,没有昏帝,皇太极、顺治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庆、道光、咸丰……剩余连续多少代帝王都相对靠谱,哪怕部分能力有缺,治理国家也是一团乱麻,但至少没做出军机处直接撒手不管的事。

除了咸丰稍微有些懒,身体不好精力不济,所以让慈禧代批奏章,后来果然也出了问题。

所以出个木匠皇帝、几十年不上朝的,军机处看都不看,那乱不乱还真不好说。

总而言之,皇帝一弱就是容易出事,早期不还是有鳌拜之乱?所以不是制度就好得不行了,一个成年的、靠谱的皇帝才是关键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立嫡长子,还是立个能力最好的,这确实值得商榷。

无论怎样,朱厚照还是将军人之乱的可能放在一边,把军机处的架子搭起来了。

在里面,只有几个军机郎中……倒没有叫他们跪受笔录了,但还是只协助做些基础工作,真正的决定权都在他手上。

另外军机处放文官、而不是将军,也是文武相制衡的一个考虑。

如果军机处里都是边关大将,动不动就耍大刀的人,那真是不敢想象,过了两三代,出了强人把皇帝一挟持,那就是曹阿瞒的‘挟天子以令诸侯’啊。

所以正儿八经要调兵打仗了,不能军机处自己就决定了,作战方案、兵、粮、钱、武器全都内部循环了,那不行!

兵者,国之大事,那是要拿出来和朝臣一起商议的,只不过是军机处协助皇帝统领各个军分区,所以军令从军机处发出而已。

而兵部现在做什么呢?

第一,募兵并初步训练。第二,制定将官等级和薪酬。第三,武器装备研发。第四,军服、粮草、战马、弹药等物资调度供给。第五,军港、城堡等各类军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。第六,管理军事院校。

后续朱厚照还会再扩充他们的职责,比如战争动员、退役士卒安置、国防教育等。

总的方向:兵部是除了正儿八经调兵打仗以外都管,军机处是除了指挥作战以外一切都不管。

这样一来,管得多的人,没办法指挥。

能指挥的人,没有后勤支持打不了仗。

从这个角度来考虑,军机处确实不需要重臣,因为具体的战事打算,皇帝还是会和朝臣商议,并不由军机处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