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八十八章 传承、新生(第2/2页)

但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,各地官府都在全力保障百姓春耕,目前压力仍大,需得夏收之后,百姓方能养活自己。”

“那这段时间……”

“陛下放心,两百万石赈灾粮臣都已妥善安排了。”

朱厚照嘀咕了,“你王维纲的名声朕相信,不过胥吏之流多行贪墨,锦衣卫还是要去查探一番,免得朝廷以为自己做了好事,结果却肥了硕鼠。”

“陛下说的也是正理。”王宪赞同道。

他是弘治三年的进士,六十多的年纪,经历过两代帝王,各种各样的官职做了不少。

对于当今的正德皇帝,他是顶顶膜拜的,不说别的,实际成绩在这摆着呢。

弘治皇帝也治国十八年,正德十八年的时候那是什么气象?

所以言谈举止之间,他是极尽恭敬。

“新疆的事情,你怎么看?”

王宪说:“微臣想得不算数的,陛下说了的才算数。”

朱厚照哈哈大笑,“你这是偷懒了哇。”

“陛下莫怪,臣今日便是来请陛下训示的,身为臣子,总是要遵照君主之意而行。”

“就两样事。”朱厚照伸出手指,“第一,继续推广棉花种植,新疆的棉花都是少府统一购入的,有了产业收入百姓就有了营生,所以不管那里有多少民族混居,乱的话,你没有任何借口和理由。

第二,新疆边防区已经设立了,两个军,六万人。你虽管不到那里的军务,但军饷粮草都是过你的手的,所以实际上还是需要你和韩十二郎做好协调。总之一句话,替朕看好新疆。”

王宪心思微转,已然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。

就是说新疆军区的情况,你也要给我稍微关心关心,不是要你管,但情况你得知道。

“微臣明白。那么哈萨克汗国和边疆其他汗国的一应外务,不知皇上可有训示?”

朱厚照脱口而出,“所以说叫你与韩十二郎做好协调,你们一个管打仗,一个掌后勤,通力合作吧。

除非是决定是不是要对周遭汗国用兵这样的大事,其他的你们两个商量着定。

总之一句话,不要给朕丢人,不要给大明丢人。哪怕有些小摩擦也不要怕,朕没有给出兵马不可进他国的禁令,听说哈萨克汗国现在正在内乱,若是战乱危害到新疆,你要做出反应。

朕讨厌所有的战事都发生在我们的地界内。”

王宪皱眉,“臣也听说哈萨克汗国正在内乱,当此之时不应是我绝佳的良机么?平灭哈萨克,将新土地纳入我大明版图,正合陛下一代圣君的威名!臣愿为陛下立下此功!”

“这个事么……新疆军区的六万精兵朕是准了,西北路太远,照你说的马上就发兵来不及的。但你们若能只依靠这六万人马打下哈萨克,朕当然也不否决。不过要朕说,理性的选择是再等等,等哈萨克的内乱更加深化,等朝廷调拨各种物资支援。”

王宪心中了然,

“陛下所言,微臣已明白了,等微臣赴任以后和韩总兵仔细协商,有了成果再上奏陛下。”

“可以。”

好了,王宪也带着满意的答案出去了。

现如今的大明东征西进,四处彰显武力,虽说他这里没有直接同意,但六万精兵再配战马,有什么不够的?

实际上,他已经有些期待见到韩十二郎了,这个年轻后生是世袭军户出生,上过陆军学院,在河套、大同和辽东打过仗,每战都有精彩表现。

主要是在辽东时期当了一卫指挥使表现的比较生猛,他为人所知的是擅长带兵以及骑兵大范围奔袭,辽东在他到了之后各方可安稳太多了。

现在用他守新疆,想来也是为了这六万人能发挥更大的效用。

在哪里发挥呢?

当然还是哈萨克。

不过韩十二郎不在京师,他去年底入京已经知道了朝廷要组建军区,接到调令他直接就往西去了,不需朱厚照再多说什么。

至于新疆军区的六万士兵会从新疆、甘肃、固原和陕西的一众卫所之中精挑细选。

这个工作不能交给军区总兵,否则他会大量任用自己的人,将、兵结为一体,到底不是好事。

所以这件事是杨一清在负责,这也是他在新疆之任的最后一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