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五十七章 正德三十五年之科技与产业(第2/4页)

庆亲王在府里有过这番讨论,此时心中有了底气,说:“父皇,儿臣以为是要大力兴办私塾,现在的县学、府学仍然不够,要让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,便既学儒学,也学科学。如此,他们当中的佼佼者,便可为父皇所用,为朝廷所用。”

朱厚照略感意外,老三竟也看透,确实不易。

庆亲王是觉得皇帝此次不惜推翻首揆也要进行改制,那就说明这不是一个小事,因此后面还会跟着一系列的动作。

不错,

朱厚照想要各个府学、县学当中插入科学的教育内容,这怎么做到?就是考试考这一科,你学不学?

他还要国库投入更多以建立私塾,同时让更多的孩子进入私塾。

此外,还要与科举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。

从县里开始,一级一级的往上考,考上了就进入上一级学校,最终进入这些高校。

实际上就是套上现代教育体系的外壳。

这样一来,大明就在成体系的教育自己的百姓。

如果这一点再能完成,那实在是不敢想象,因为全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都是充斥着文盲,包括大明现在也是。

至于学而优则仕,这种观念实在很难改变,官本位是刻在骨子里的,孩子们结业以后就是要做官,就是不去企业或者其他领域,这就交给每个个人自己去选择吧。

生活会把一部分逼向企业的。

也只有不断的吸收这些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,产业才能进一步发展。

这就是朱厚照此次要动的地方,相比于税法当中的一些或大或小的缺陷,他自信这件事更加重要。

载壡也跟上讲,“父皇,儿臣觉得是不是这样,将来从中央到地方的私塾建立以后,学生是逐级考试,一直到院校毕业,这时朝廷给他们两条路,第一便是参加科举,第二便是由院校派发结业证明,他们可对应进入自己所学的行业。如此一来,则私塾、院校、科举以及行业能充分连接,只要坚持几年以后,造船行业可以专才不断,纺织行业也能专才不断,而百业兴旺,天下自然大兴。”

载壡这番话说到朱厚照心底里去了,“这是对的,而且具有可行性,记下来,今后在改制中尝试实行。”

毕业之后自主选择,考上科举就做官,考不上自己赶紧想办法去,不错不错。

现在的大明始终被皇帝重视的两个行业一个是军工、一个是造船,这两个大行业有国家投入,所以人才培养一直没有中断,其中优秀的是不必担心没有去处的。

载垚看着自己五弟还是一如既往的受宠,心中有半分无奈,他已经很努力了,不过这个被冠以‘睿’字的亲王脑袋转的就是快,这些问题他稍一想一下又能说到皇帝心坎之上。

真是无奈。

这件事情,基本也就讨论到这里,因为科学院要到了。

今天严嵩也跟来了,先前那些事他虽没插嘴,但都很仔细的听着,因为这就是他这作为内阁首揆要着重推动的事项。

至于裕亲王还是一句话没说,带着皇帝往科学院里走,目的地不是一个典雅、精美的所在,而只是一个大大的厂房。

走到近处,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机车,蒸汽机车!

这是朱厚照要求,并已经开始了二十年的项目。

朱厚照一看到,整个人就有些愣住了,虽说只是留个轮子上的一个铁桶机车,但这是他想了很久很久的东西。

他甚至觉得这一刻有些不真实。

尽管它的模样算不上帅气,甚至有些丑,而且十分怪异,最怪异的就是圆筒状倒下的蒸汽缸前头有一个长长的烟囱式的管子,朱厚照知道它是用来释放废气的,但是这个样子实在是怪。

像个猪鼻子一样的插在前面。

可他还是有些难掩激动,上前仔细察看“这几个轮子不错,都是铁制?如何锻造出来的?”

“回皇上,是请专门工匠特意打造,里面的轴承、拉杆等都是特殊锻造。为了达到工艺要求,儿臣是请了五百个工匠,一个一个比较找了最好的。”

“好好,确如你所说是个重大成果。这个,这个……机车能跑吗?”皇帝说话都有些不利索的样子。

裕亲王喜欢此刻的皇帝,他笑了笑,点头说:“可以跑,已经在路上试行过,百里路程只需要一个半时辰,只需烧煤即可。”

朱厚照心里算了一下,时速大约是每小时30多里路。

实际上战马冲刺的速度最大可以达到每小时100多里,但马是肉做的,不是铁做的,不能一直保持冲刺状态。

速度倒在其次,慢点就慢点,关键运力啊!运力不一样!一匹才马能驮多少货物?

“已经试行,这么说轨道也搭建好了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