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章 学士正是少年时(第4/4页)

李玄霸知道薛道衡会被杨广用“莫须有”的罪名杀掉,当然不会主动接触薛道衡。

不然以他和李世民那高颎弟子的身份,早就在薛道衡府中来去自如了。

或许是因为高颎没死的缘故,薛道衡虽然仍旧恃才傲物,一副文人尖酸刻薄的习气得罪了不少人,但居然给杨广写了几篇歌颂的诗赋,哄得杨广心花怒放,现在又有想要提拔薛道衡的意思。

李玄霸进宫伴驾的时候,杨广主动和李玄霸说,李玄霸的诗才不错,该多和薛道衡学习。若能学得薛道衡一二皮毛,将来在诗赋道路上会受益无穷。

杨广都这么说了,李玄霸就不躲着薛道衡了。

薛道衡什么的无所谓,薛收还是很有本事的,可惜武德七年就病逝了。

薛收今年才十六岁,正是鲜衣怒马少年郎,脾气很是开朗直爽。

李世民和薛收说笑了几句,这两人就勾肩搭背,一同约去投壶。

至于李玄霸。他这个闷墩子在二哥开始发挥恐怖的社交能力时,就只需要在一旁当挂件。

李玄霸很好奇地观察薛收。

薛收在历史中是个谋士和谏臣的形象。在魏徵归唐太宗所用前,规劝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别喜欢奢华的宫殿,阻止李世民游猎无度的都是薛收。

李玄霸翻看到薛收生平时曾好奇地想,若是薛收没有早逝,魏徵还能不能成为唐太宗唯一的镜子。

唐太宗对薛收也很怀念,当皇帝后感慨若薛收还活着,“中书令”这个位置该薛收来坐。“中书令”就是唐初的宰相,房玄龄和杜如晦坐的位置。

因顾忌薛道衡,李玄霸原本没打算提前接触薛收。

今日既然有缘见了,他就光明正大地观察这位后来居上,明明是被房乔举荐,却差点跃到房乔头上先当宰相的人。

李玄霸以为薛收身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,又是直谏之人,一定是一个文质彬彬,十分沉稳可靠的书生。

但薛收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居然和九岁的二哥勾肩搭背,投壶的时候大呼小叫,投中了就鼓掌叫好,没投中就跺脚摇头,和街上见到的斗鸡遛狗的子弟没什么区别。

李玄霸都有些怀疑,这是不是同名同姓的人了。

“阿玄,你也来!”李世民把箭塞到在一旁发呆的李玄霸手中。

李玄霸活动了一下胳膊,道:“如果我没投中,可不要笑话我。”

说罢,他一支箭直接贯穿了壶的把手。

薛收正想说“肯定不笑”,李玄霸投出“挂耳”后,他的话堵在喉咙里,差点没憋岔气。

杨暕走过来,好奇道:“本王听父皇说,大德你射箭几乎射不到靶子上,为何投壶如此厉害?”

李世民笑道:“阿玄不是准头不好,是拉不开弓。投壶不需要多少力气,他可不会输给谁。”

李玄霸白了李世民一眼,又是一支箭从手中投出,挂在了壶的另一个耳朵上。

李世民鼓掌:“又是贯耳,连中!再来!”

杨暕道:“还有两支箭,若都能投中,本王就豪饮一坛!”

投壶输了要喝酒。若宾客都投中了,就等于主人家输了,由主人家喝酒。不过有些宾客不喜喝酒,就改成作诗。李世民和李玄霸年幼,自然不会喝酒。

投壶是主宾依次投,每个人四支箭,杨暕已经喝过一场。

李玄霸道:“齐王殿下,你还是少喝些吧。你明明可以投中,非投壶外去,这是故意想喝酒吗?”

说罢,他两支箭连续投出,再次分别投入了壶的两边“耳朵”中,不仅“贯耳”,还“全中”。

杨暕大声呼好,引得其他人纷纷侧目。

有勋贵子弟好奇道:“李三郎投壶这么厉害,最难的‘骁箭’也能投出来吗?”

李玄霸摇头:“我力气不够,投不出来。”

骁箭就是将箭投入壶中弹起后,又落入壶中。李玄霸那力气,是不可能把弓箭弹起来的。

有人嗤笑道:“听闻李三郎病弱,原来真的连骁箭都投不出。”

李玄霸看向嗤笑他的人。

杨暕也将冷漠的视线投了过去。

那人迎着齐王不悦的视线,也丝毫不惧。

已经和李世民混熟了的薛收,在李世民和李玄霸耳边小声道:“那是楚国公幼弟杨积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