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7章 出征高丽骚操作(第3/4页)

段文振前脚刚死,杨广后脚下令,“高丽若降,即宜抚纳,不得纵兵”。

为段文振哭丧的同僚们哭声被噎住,然后哭得更大声了。

果然如段文振所料,高丽在辽东的守军得知杨广的诏令后,每当辽东城守不住了,他们就说要投降。

隋军只能停下攻城,飞马禀奏杨广。杨广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受降。

待杨广派出受降的使臣时,辽东城已经缓过气来,增援也来了,于是继续守城。

如是再三,隋军死伤无数,一直拖到了六月还没攻下辽东城。杨广仍旧坚持上当受骗。

将领求皇帝别听高丽鬼话了,杨广却亲临战场,骂他们贪生怕死,仗着家世显赫怠慢他的命令,才没有攻克辽东城。

将领怎么办?继续熬着呗,继续拿大隋将士的命,陪杨广和高丽人玩“我降了,我又不降了”的游戏。

另一边,宇文述、贺若弼、薛世雄等大将军共九路军、三十五万人从辽河攻打高丽。

这三十五万人有个大问题,就是只有军队,没有后勤民夫,让士卒自己背负重达三石的粮草辎重。

谁背得动啊?

士卒只能一边行军一边将粮草辎重偷偷埋了。于是路走到一半,隋军就断粮了。

不过大军之中,有个刺头子没有听令。

这人就是宋国公贺若弼。

贺若弼是隋文帝时名将,自恃功高,桀骜不驯。杨广很不喜欢他。

他本来会因为和宇文弼、高颎“诽谤朝政”被杀。宇文弼和高颎提前跑了,贺若弼不蠢,嗅到了不对劲,再加上他性格孤僻没多少朋友,自己只在家里抱怨几句没人听到,便一直活到现在。

贺若弼本来以为,无论是征讨吐谷浑还是高丽,皇帝都该任命他为主将。

但杨广偏爱宇文述,总是让宇文述领军。

贺若弼对此十分不满。他私下抱怨,杨素是猛将,韩擒虎是斗将,史万岁是骑将,虽然都不如自己这员大将,好歹算个将。宇文述完全没有为将的本事,只是因为讨得皇帝喜欢而领兵,迟早会出问题。

此次攻打高丽,贺若弼再次请求为主将。但杨广以他已经六十八岁高龄为由,只让他领了一路偏军,仍旧让宇文述当主将。

宇文述下令后,贺若弼讥笑,究竟是他会打仗,还是老夫会打仗?我听你个鬼!

于是贺若弼将辎重减半,没有民夫便精简士卒,裁三分之二为民夫运送后勤,自己领着精兵前往平壤。

他一路轻车快马,将宇文述的大军远远甩在身后。到达平壤时,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的水军刚刚到达。

来护儿与贺若弼很熟悉,两人合兵之后。来护儿本来想贪功独自攻打平壤城,被贺若弼骂了一顿,便讪讪作罢,率兵接应宇文述的大军。

历史悄然偏转。

……

“但没偏太多。”李玄霸得到辽东前线战报后,深深叹了口气。

杨广所率领的那支大隋军队仍旧损失惨重,但因来护儿和贺若弼接应了宇文述的军队,原本会几乎全军覆没的三十五万隋军偏师没有遭受太大损失。

宇文述虽然打仗不行,但很有自知之明。他发现自己打仗确实不行后,就装病将领兵权交给贺若弼,并送信告诉杨广此事。

“将”还是老的辣,贺若弼一战攻克平壤,高丽王高元逃走。

虽然辽东城还是没打下来,但平壤破了。

你以为征伐高丽获胜了?

哈哈哈哈,没有。因为高丽王高元派遣使者向杨广投降,杨广就下诏,撤、兵、受、降!

贺若弼拒不受命,想要追杀高元,被杨广派去的使者擒拿;隋军撤到辽东,高元回到平壤,休整之后说不降了;杨广勃然大怒,却因秋雨到来后勤难以为继,在八月撤兵返回……这一条条前线消息,真的把李玄霸看得肚子都笑疼了,眼泪都笑出来了。

李世民握紧双拳,目眦欲裂:“荒唐!”

李玄霸擦着笑出来的眼泪道:“这一征高丽的结局,居然和史书中三征高丽的结局混在一起了。三征高丽的结局就是来护儿大破高丽,高元请降后,杨广就不顾来护儿继续出征的请求,强命来护儿退兵。哈哈哈,伟大的皇帝只是想要个臣服的国书而已,你们还真当他想攻城略地开疆扩土啊。”

李世民深吸一口气,按住弟弟的脑袋:“别笑了,笑得比哭还难看。”

李玄霸止住笑声。

他骂道:“狗日的杨广。”

李世民小声道:“嗯。”

是岁,去年刚遭遇了大水灾的崤山以东,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。

一涝一旱,饿殍无数,疫病横行。

此时,一首《菜人哀》悄然在中原唱响,闻者无不色变。

这首诗也传到了清河郡。

李玄霸将写着高丽战报的纸丢进火盆,脆弱的纸张很快就化为了灰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