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章 大丈夫不居人下(第3/3页)

如今占据西海郡的吐谷浑名王,名为慕容孝隽,是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最信任的大臣。

慕容伏允败逃时,将慕容孝隽留在故地,以待他归来时里应外合。

慕容孝隽在慕容伏允死后扶伏允的幼子为可汗,占据西海郡,自立为名王“西海王”;西海郡南边的河源郡被吐谷浑最强大的名王天柱王占据;剩余吐谷浑王宫散布青海高原其他水草繁盛之地。

吐谷浑名王都拥有自己的部落、部曲,每个名王大约统治一千户左右牧民。

慕容孝隽“携可汗以令吐谷浑”,统治大约三千户牧民;天柱王统治了三个部落,有上万户的牧民,牲畜高达二十多万头。

历史中唐太宗再灭吐谷浑时,天柱部落就贡献了二十万头牲畜给将士加餐。

看到李玄霸打探来的消息,李世民很是眼热:“要是能吃下天柱王,我们就衣食无忧了。”

李玄霸道:“好,我支持你,二哥上!请一个人去!”

“滚!”李世民笑骂道,“先打西海郡。慕容孝隽所统领的是伏允残部,战斗力不强。阿玄,要如何离间西海王和天柱王?你肯定已经提前布局了。”

李玄霸道:“我派使臣扮作商人给天柱王进贡珍宝,他已经成为天柱王的座上宾。天柱王坐拥万户牧民,那吐谷浑可汗不过是一个已经失去所有部曲和牧民,东拼西凑才勉强凑齐三千户的破落户。大丈夫岂能久久居于人下,天柱王该自立可汗!”

后面几句话,李玄霸说得慷慨激昂,神情十分激动,演得非常投入。

李玄霸难得皮一下,李世民笑得差点从坐榻上滚下去:“好一个‘大丈夫岂能久久居于人下’,天柱王不听就不是大丈夫。我再给他添把火。”

李玄霸道:“二哥要亲自与天柱王见面?”

李世民活动了一下肩膀:“最近睁眼闭眼都是文书,真是腻了。我出去活动活动。等罗士信回来我就出发。那小子灭了一个东突厥小部落,俘虏了近千人。他的自傲是真的有本事支撑。”

李玄霸道:“有罗士信与你同往,我就不阻止你了。只是你别自仗你和罗士信的武力,去做太冒险的事。”

李世民把地图放到案上,伸了个懒腰:“放心。”

李玄霸脸色一垮:“每次你说放心,我都更不放心。”

李世民哈哈大笑:“反正都能赢,过程不重要。放心放心,我去去就回。香皂多给我几块,我去贿赂他。”

李玄霸道:“备礼的事交给我。在雪落之前回来,大雪封路,小心被堵在路上。”

李世民摆手:“我又不是杨广,没那么傻。唉,不知道高丽如何了?”

李玄霸淡漠道:“打不了,杨玄感应该谋反了。希望父亲能守好洛阳城,别吓着母亲。”

原本窦夫人会在今年陪同李渊去涿郡督运粮草,感染疫病去世。

涿郡周围的道路上遍布役夫役妇的腐烂尸体,疫病早已经横行。

如今李渊不仅提前当上了右骁卫中郎将,还成为洛阳留守,辅佐太子杨暕镇守洛阳,没有去涿郡。所以李玄霸就没有提醒母亲疫病之事。

李世民露出讥讽的笑容:“就杨玄感?他给我们父亲提鞋都不配。”

李玄霸赞同:“的确。”虽然父亲与其他开国皇帝相比本事不算太强,但拿杨玄感之类臭鱼烂虾比还是侮辱父亲了。

李渊在最初也是一员猛将,只是当了皇帝后就不挪窝,连御驾亲征都不肯意思意思,才显得他这个开国皇帝很废物。

现在杨玄感遇到的,正是当打之年的李渊,能开强弓,百发百中,俗称大李世民。

李世民道:“何况还有二表兄。我与二表兄论过兵,他理论知识很扎实;他又上过战场,实践经验也有。有父亲辅佐,二表兄守城的本事不会差。”

李玄霸想起历史中杨广被东突厥围住嗷嗷大哭的时候,齐王杨暕率领西军在崞县筑堡抵御突厥军队,干得确实不错。

李玄霸道:“杨玄感不会看洛阳太难啃,放弃洛阳去大兴吧?”

李世民笑得前俯后仰,眼泪都出来了:“高老师在那呢!就算高老师不是大兴留守,大兴留守肯定会请高老师出山帮忙守城。宇文老师也在那。上次离别时宇文老师仍旧老当益壮,能压着我打。杨玄感能挨得住宇文老师几下劈砍?”

李玄霸捏下巴。

李密给了杨玄感上中下三策。下策攻打洛阳,中策攻打大兴,上策攻打涿郡。念着洛阳繁荣,且留守的越王仅九岁,民部尚书樊子盖之前没带过兵,所以杨玄感选了下策,和洛阳死磕,理所当然没磕动。

这次杨玄感会如何选择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