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章 李二李三回中原(第4/6页)

宗罗睺虽然听说过李世民的名声,但因为李世民的年龄,总觉得耻于投效。

但房乔实在是太会做人,稀里糊涂两人就结为了朋友,宗罗睺只好说先见一面试试。

这一试试,连行李都没带几件,全程显得十分敷衍地宗罗睺就不走了。

李世民叹气:“阿玄是我双生弟弟,算不上幼弟。但我确实担心他。他身体弱,刚去伊吾城出使西突厥,不知道有没有受寒生病。”

宗罗睺想起小将军提起的“阿玄”是谁了。小将军出生自带“算无遗策”谋主的传闻,也早已经传到了陇西诸郡。

宗罗睺道:“将军若是信任我,可将兵卒交给我暂时率领,我一定会为将军取得胜利。”

李世民这次被天柱王邀请来“发财”,就是去攻打其他部落。

甭管是吐谷浑还是什么羌族吐蕃族,反正天柱王已经自立为可汗了,不服者都打。

天柱王不仅付给李世民“雇佣兵”钱,战利品也是李世民先挑,他只要牧民和牧场。

待遇如此丰厚,李世民当即拍板,干了!

不过要背着阿玄干。

虽然弟弟说让他练兵,但也强调了大雪封山气候恶劣的时候不能去,安全才最重要。

但打仗哪有绝对安全是吧?有天柱王带路和提供后勤,李世民认为利益远远大于危险,必须干。

等带着战利品回张掖,弟弟就算生气也没用。

“我信任你,但你们还不熟悉我的作战风格。我先带你们打几场,再给你们独自领兵的机会。”李世民对宗罗睺和其他将领说道,“率领军队作战,与率领乡勇守卫家乡所需要注意的事也有很大不同。我教你们一点正统的兵法,将来你们用得上。”

宗罗睺和其他将领立刻激动道:“是!”

有名将注疏的练兵方法,与有名人注疏的经书一样,常是只有世族将门才能接触的“传家宝”。他们虽然多是乡野豪强,有机会识字,但这等“传家宝”是无缘观看的。

李世民虽年少,已经是当世甚至纵观历史也应当排得上号的少年名将。将军居然亲切地教导自己练兵和行军之法,有上进心的人都激动得满面红光,对李世民感激万分。

宗罗睺越发庆幸自己相信了友人之话。这样的主公,早投靠就是赚到!

李世民没在意下属的激动。

他知道自己将来会当皇帝,那么最先跟随自己的将领自然都有机会封侯拜将,迟早会自己领兵。趁着现在天下战事不多,先教一能独立领兵的人出来,自己将来才轻松。

“休息够了,出发!”李世民把空了的酒囊别在马屁股上,对身后的好儿郎们挥挥手,大笑道,“宗罗睺你诱敌出击,我率兵绕后。你的演技行不行啊,别给我拖后腿!”

宗罗睺道:“将军,要不你诱敌我绕后?我武力肯定行!”

李世民笑着在宗罗睺的马屁股上抽了一鞭子:“想都别想!憋屈的事交给你,畅快的事交给我,我才是将军!”

宗罗睺叹气:“遵命。”

他假装叹气后,忍不住跟着少年将军笑了起来。

宗罗睺挥舞着马鞭,跟在少年将军的身侧,踏着刚融雪的泥土,朝着晌午阳光的方向驰骋。

……

大兴城中,宇文弼和长孙晟正在破口大骂,高颎和薛道衡围着他们安慰。

宇文弼骂道:“李渊这厮不做人!二郎三郎的事业才起色,他让二人回来成什么亲!他居然还说动了皇帝下旨!”

长孙晟骂道:“我家观音婢才十三岁!怎么能这么早就离开父母!”

高颎和薛道衡连连叹气。

他们正绞尽脑汁想安慰宇文弼和长孙晟的话,留在家中照顾父亲的高颎的儿子高表仁急匆匆跑来:“父亲!父亲!大事不好了!”

高颎道:“能有多不好?总不能是杨广又忌惮我了。”

高表仁停下脚步:“哦,不是。是皇帝又下令征高丽了。”

高颎:“……”

他叹了口气,对宇文弼和长孙晟道:“要不还是同意吧,我看这天下马上就要大乱,现在不办婚事,就不知道几年后才能办了。”

宇文弼犹豫。

长孙晟板着脸道:“我女儿还小,正好几年后再成婚!”

高颎道:“等李渊起兵,你就不怕李渊给李二郎后院塞几个败将女儿,在你女儿入门前弄出个庶长子出来?皇帝的庶长子可比寻常人家的庶长子麻烦。”

长孙晟皱眉:“李二郎不是这种人。”

高颎道:“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。你先把你女儿嫁过去,才好与李家讨价还价,让李二郎与你女儿圆房前,后院不准进人。”

长孙晟仍旧皱眉。

高颎道:“我比你更信任李大雄的人品。我相信他绝不会做违背承诺的事。但能自己把握主动权的事,即使再信任对方,也不要将主动权交出去。你应该也明白这一点。”